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鹰潭市破解农村垃圾治理难题


    本报讯(记者文洪英通讯员任江华)日前,记者走进江西省鹰潭市月湖区童家镇下戴村,只见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看不见一点生活垃圾,闻不到一丝儿刺鼻异味。“以前,我们村脏乱差是出了名的,现在你看村头巷尾、房前屋后多干净,跟城里没区别!”省优秀共产党员、村民事务理事会理事长戴明良话语中透着自豪和自信。下戴村的变迁,是鹰潭市创新社会管理、营造美丽家园成果的一个缩影。

    通过创新社会管理,短短两年多时间,鹰潭市农村出现了“六个基本没有”的景象:农民房前屋后基本没有零星垃圾,农户庭院基本没有随地流淌的污水,村间集镇基本没有散放的垃圾,江河水面基本没有漂浮的垃圾,道路上基本没有裸露的人畜粪便,公路铁路沿线基本没有散落的塑料垃圾。家园清洁、田园清洁、水源清洁,鹰潭农民拥有了一片自己创造的碧水蓝天。

    2008年8月,鹰潭市率先在全省建立在村党支部领导下、以党小组为核心、以党员为骨干的新型村民自治组织——村民事务理事会制度,组织开展农村“卫生清洁”工程,成功探索出一个切合实际又简便易行的“2+5农村垃圾治理新模式”。“2”指农户和保洁员两个责任和行为主体、“5”指对农村垃圾的5种无害化处理方式,该模式当年在部分乡镇试点即取得显著成效,成为破解农村垃圾处理这一普遍性难题的“金钥匙”。

    “农村垃圾治理是一项基础性、长期性的任务,工作开展容易,难在坚持。”鹰潭市委书记杨宪萍说,“我们要紧密结合基层党建工作和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大力推进农村社会管理创新,建立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充分调动基层党员群众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激活农民主体地位、提升村民自治能力、夯实农村基层组织,从根本上改变农民群众的卫生陋习和居住环境。”

    鹰潭市将农村“卫生清洁”工程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认真执行各级党政主要领导亲自调度、挂点督导、责任追究、考核激励等制度。33位市级领导和132个市直单位一起,直接挂点到村组,经常深入基层指导开展工作。

    据了解,鹰潭市在3156个自然村全部建立了村民事务理事会,全市理事会成员已达1.3万余人,其中党员理事长1000多人、党员理事3200多人,成为农户开展“卫生清洁”工程的“主心骨”。如今,鹰潭市农村“卫生清洁”工程惠及千家万户。治理村镇范围和覆盖农村人口均达99%以上,并实现了处理模式的全覆盖;全市35个农村集镇均建有垃圾处理工场,废旧电池密封储存窖和有毒有害垃圾储存池各1000多个,实现了处理设施的全配套。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处理 农民群众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