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新疆扶贫:书写富民固边辉煌篇章


    本报记者冯建伟文/图

    21世纪的前10年是《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实施的十年,也是新疆实施稳疆兴疆、富民固边战略的十年。

    十年间,新疆农村减贫284万人,全区3606个贫困村中已有2986个村达到整村推进验收标准,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观。

    十年间,新疆30个扶贫开发重点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2000年的980元提高到3426元,增加了2446元,年均增长13%,比全区平均水平快3个百分点。

    十年间,新疆利用财政扶贫项目资金为贫困户新建扶贫抗震安居住房74万套,实施“雨露计划”培训贫困农牧民521.5万人次,转移劳动力225万人次。

    这十年间,新疆走中国特色扶贫道路,激发了各族贫困农牧民建设美好家园、创造美好生活的追求与愿望。

    乌恰县吉根乡斯姆哈纳村被称为中国西陲第一村,是太阳告别中国大地的最后一个村落,这里被柯尔克孜牧民誉为党的阳光常驻的地方。

    村民托乎达汗·阿布都卡得尔一家2007年搬进了能抗8级地震的65平方米的安居房,而她自己仅掏了4000块钱,其余5.6万元是各级财政补助的。托乎达汗·阿布都卡得尔说:“以前我们住在土房子里,下雨的时候四处漏雨,用水桶,盆子等来接雨,地震的时候心里很害怕,现在搬到新房不怕了。”

    住进抗震安居房的斯姆哈纳村的乡亲们对2008年10月15日的6.8级大地震记忆犹新。那次地震,全村人畜无一伤亡。有了新居的斯姆哈纳村人,一心一意发展畜牧业,到2010年10月,全村牦牛、骆驼发展到160头,羊2380多只,户均牲畜达到50头只。

    昆仑山另一头的于田县托格日尕孜乡托格日尕孜村,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50多年前它的出名是因为库尔班大叔骑毛驴到北京见毛主席的感人故事。如今,特色红枣产业让这里的维吾尔族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2447元。

    祖国最西部的斯姆哈纳和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最边缘的托格日尕孜村的变化,是新疆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作的一个缩影,是25万户农牧民享受整村推进政策的真实写照。

    回望十年前,新疆由于历史、自然、社会等原因,形成了以南疆三地州、边境地区、贫困山区三个重点贫困区域。       图为新疆伊犁州尼勒克县克令乡少数民族妇女在参加刺绣技术培训,通过再培训,学到了技能,增加了收入。

    恶劣的自然灾害,脆弱的生态环境,形成因灾致贫、因灾返贫的“贫困顽症”。2000年,新疆贫困乡村饮水难、用电难、行路难较为普遍,生产生活条件较差。全区有1803个重点村没有解决人畜饮水困难,1047个村没有通电,1378个村没通公路,1186个村没有通广播电视,1859个村没通电话,2669个村没有科技文化室,2719个村还没有卫生室。全区30个贫困重点县、市年人均纯收入仅为980元,人均受教育年限仅为6年。劳动力技能与素质低,严重制约了贫困农牧民自我脱贫的步伐。2000年全区在册贫困对象72.2万户、328.95万人。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2001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全面实施,新疆自治区党委五届八次全委(扩大)会议对全区新阶段扶贫开发进行了总体部署,提出了“收缩战线、突出重点,进村入户、整村推进,尽快解决特困人口温饱问题、为大多数贫困人口达到小康生活水平创造条件”的目标任务,由此拉开了新阶段扶贫开发的序幕。

    走在南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塔吉克阿巴提镇扶贫移民搬迁开发区,让你想象不到十年前这里曾是一片戈壁荒滩。1999年一场山洪把布伦木沙乡洗劫一空。2000年启动整体搬迁工程,经过十年建设,阿巴提镇完成投资1.7亿元,553户的3186人成功实现了异地搬迁。搬迁不仅使这里牧民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重要的是思想观念发生了转变。

    阿巴提镇党委书记刘德勇介绍说,这里的牧民由过去不会使用坎土曼,到会开拖拉机进行农业生产,由不会经商,到经商做买卖了,还有部分群众走出家门打工挣钱,都说明我们移民搬迁,使当地牧民由此过上了幸福生活。

    跟阿巴提新镇一样,国家的巨大投资也改变了和田地区策勒县乌鲁克萨依乡玉龙新村的面貌。这个78户的玉龙新村,国家投资了1400多万元。不但给每户修建了住房,还给每户建成了50亩现代化喷灌、滴灌式草料基地。住进“五通”“五有”新居的农牧民,脸上写满了喜悦。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牲畜 红枣 总体 骆驼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