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文安走出“死书”变“活书”新路


    □□  王猛本报记者孙菁王斌

    在河北省文安县苏桥镇民主村大步五金店内,除了摆放着各类刀具外,畜牧和农业等方面的图书占据了店面多一半的空间,店主王和柱说:“自从店里有了这些图书,到我店里转悠的村民比先前多了好几倍,有看书的,也有借书的,在方便群众的同时,也扩大了刀具店在镇子上的知名度。”

    家住文安县民主村的王和柱经营大步五金店已经好多年了。去年,镇领导问他愿不愿意在店里摆些书架,供周围的百姓借阅图书。王和柱觉得非常新鲜,就爽快地答应了。没过多久,由政府提供的书架和2000余册图书就和店里的刀具摆到了一起。这些书中,既有《白话二十四史》、《红楼梦》等历史、文学书籍,也有马列著作、法律、农业科技图书和杂志。王和柱告诉我们,对于“图书管理员”这个新身份,他越来越喜欢。每借出一本书,他都要认真做好登记;图书脏了、折了,他立刻进行清洁、整理。

    像这样的“便民书屋”在文安县已经有55个,分布在各个乡镇的超市、诊所、药店等方便群众阅读的场所。通过方便的读书、借书渠道,变过去的“公家管”为现在的“农户管”,改变了过去普遍存在的图书束之高阁、无人问津现象,使“死书”成为惠及百姓的“活书”,解决了现有文化资源利用难问题。

    2007年以来,文安县积极探索如何让农家书屋“活”起来的新方法、新举措,采取将其设立在诊所、商店、药房等场所,聘请这些私营店主为兼职书屋管理员的工作模式,减少了建设、管理成本,突破了村图书室在服务时间上的限制,使农家书屋更加方便群众。这种模式,一方面由于建管成本低,书屋的投资重点放在图书的选择上,也可以使有限的经费用于建设更多、更好的新型书屋,让农民更方便地享受图书服务;另一方面店主也可以通过增加人气儿,提高服务美誉度,间接增加自身的经营收益,一举两得,达到双赢效果。

    在苏桥大药房,记者看到这里的生意异常火爆,店主王兴国说,自从设为新农民书屋后,来店里看书借书的人络绎不绝,极大地提升了药房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使他们的销售收入增长了很多。

    让图书室里的图书“走”出去,“走”到农民身边,这是文安县在农村综合文化网络建设过程中的一个积极探索,也是提升农家书屋服务效率的一个重要抓手。目前,全县13个乡镇已有新镇、大柳河、苏桥3个综合文化站,从镇政府搬出,迁至人口集中的镇区,方便百姓借阅书籍,设立农家书屋36个,转移村图书室图书2万册以上,使全县新农民书屋藏书量达到22万册。

    把农家书屋建起来,把图书摆上架,仅仅是个开始。

    他们将放置在超市、诊所里的图书均由县图书馆统一购置,统一配送,定期轮换。借阅方式灵活多样,现场阅读免费,想拿回家去看的,只需缴纳一定的押金。为提高图书保管员的工作热情,对超市、诊所经营者,都给予适当补助,切实提高了他们妥善保管和利用图书的积极性。

    此外,文安县还积极健全社会各界支持农家书屋建设的激励管理制度,通过干部捐献、企业捐赠、部门帮扶等多种图书购置渠道,解决了农家书屋投资渠道单一问题,保障了书屋建设可持续发展。

    在农家书屋的运行中,文安县依托基层走访调研、图书需求信息反馈等多种方式,构建了反应迅捷的图书信息搜集机制,及时将农民的需求信息反馈到补充更新图书的机构,确保了图书供给及时、满足农民需求。

    在大步五金店里,店主王和柱正在认真登记新到的农业和畜牧业书籍,他说:“由于我们这一带从事种养业的农民居多,百姓也有学习农业和畜牧业书籍的需求,这不,上周向县里请示,今天图书就到位了。政府办事效率太高了。”

    图书的种类齐全了,及时、合理调换书籍也相继到了位,图书保管工作紧随其后。

    在苏桥大药房的农家书屋里,民主村村民吕全乐正在借阅一本名为《柳传志一个中国企业领袖的成长》的图书,保管员根据书的标价收取25元押金。记者翻阅了该书屋的借书登记簿,满满记了3个本子,内容也非常详细,包括家庭住址、姓名、联系方式、押金钱数、还书时间……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畜牧 部门帮扶 可持续发展
上一篇 : 图片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