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不为一斛珠折腰


    在莆田,历史上有两位女性被称之为妃,一是大家熟悉的“天妃”妈祖,另一位则是真正的皇妃——梅妃。

    梅妃真名江采萍,生于福建莆田江东村,是唐玄宗早期的宠妃。因其体态清秀,好淡妆雅服,且多才多艺,长于诗文,通乐理、善歌舞,称得上一个才貌双全的奇女子,所以备受唐玄宗宠爱。另外,江采萍癖爱梅花,所居之处遍植梅树。每当梅花盛开时,她常与玄宗梅树下赏花恋花,吟诗作画,因而唐玄宗又昵称她为梅妃。

    玄宗后期,杨玉环成了宫中最热门的娘娘,清高孤傲的梅妃逐渐失宠。忆当初,梅妃得宠,各地官员争相进献梅花,所以有一次梅妃听到外面有驿马快跑的声音,便询问侍儿可是送梅花来的?回答却是大家在忙着给杨贵妃送荔枝。闻听此言,梅妃万千感慨,不禁泪流满面,写下了感人至深的《楼东赋》。看过梅妃此赋后,曾经跟梅妃海誓山盟的唐玄宗并未来看梅妃,只是派人悄悄赏了梅妃一斛珍珠。见此情景,梅妃伤心之余又写了一首《谢赐珍珠》:柳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污红绡。长门尽日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随后,她将诗与珍珠一并送还唐玄宗。唐玄宗读后怅然,令乐府为此诗谱上新曲,曲名就叫《一斛珠》,并从此成为了传世名曲。

    岁月流逝,沧桑变幻。一千多年过去了,家乡人仍然怀念梅妃,称之为“祖姑皇妃”,并建“浦口宫”,造“梅妃亭”供后人瞻仰。人们一代又一代的纪念她,不仅是因为梅妃是莆田人,她的故事颇为传奇,而是因为她更具梅花般的品格。一直以来,梅、兰、菊、竹都是花中四君子,梅居首位。在中国文学艺术史上,梅诗、梅画的数量之多,足以令任何一种花卉望尘莫及。在古代,上至显达,下至布衣,许多人都以梅花自比,其中不乏附庸风雅之人,但是江采萍却将梅品的清雅脱俗、孤傲高洁融入了灵魂。她一朝得宠,不骄不躁;他日失宠,亦不自卑自叹。她把梅花所蕴含的人格寓意和精神力量,全都自觉地融入到了骨血里。

    或许,正是因为梅的品格与气节,几乎写意了我们“龙的传人”的精神面貌,所以梅妃所表现出来的坚忍不拔,不屈不挠,奋勇当先,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也鼓励了一代又一代的莆田人不畏艰险,奋勇开拓。从唐朝末期开始,由于地少人多,多数莆田人或背井离乡移民外地,或弃田不种另谋他业,逐渐养成了闯荡天下的习俗,形成了丰厚的经商文化,成为中国商界的一支劲旅,与徽商、晋商、浙商、湖商、苏商并为世人熟知。一份来自莆田市的统计资料显示,以1978年作为开始年,目前世界各地共有100多万莆商,其中海外莆籍商人80多万,足迹遍及6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内各大中城市有90多万莆商活跃在各条经济战线,年创产值(含贸易额)达4000多亿元,创办国内企业达3万多家。

    “人生地不熟”,“初来乍到”,这些俗语从侧面反映出一个人在异乡生活的艰难,更何况要闯出一片天地?但是莆田人却做到了,他们在一个又一个的陌生地方扎根。究其何以?当数他们的骨血与梅花的品质不无关系。 蒋培玲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梅花 珍珠 荔枝 花卉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