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小城镇是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小城镇是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

  周晓明

  当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要使我国经济增长从过分依赖出口到出口与内需并重方向转变,不断扩大消费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使经济发展更加体现以人为本、和谐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在我国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历程中,曾经多次将小城镇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但都是立足于将小城镇作为农村改革的一部分,将乡镇企业的发展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作为主要功能。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重新提出布局小城镇,成为破解中国经济发展难题的重要出路。

  笔者所提出的在现阶段大力发展和建设小城镇,指的是在全国大中城市附近建设相当数量具有地方特色、交通便利、文化、教育、医疗设施齐全的现代化小城镇,这可以依托当年的区域规划,但要超越农村小集镇的概念。

  现代化的小城镇具有以下作用和功能:

  小城镇建设能够为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做出重大贡献一方面,城镇建设能够扩大就业和增加中低阶层的收入,进而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购买力,实现“让穷人买得起”。另一方面,小城镇建设为城市居民提供新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可以实现“让富人有的买”。有效抑制城市高房价,出路还在于开辟小城镇这个新的空间。

  小城镇围绕在大中城市郊区,为大中城市配套就像世界上发达国家那样,城市郊区的小城镇交通十分方便,设施设备齐全,生态环境优美,而且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如果每个小城镇分流接纳3至5万城市人口,如果全国的大中城市郊区拥有1万个这样的小城镇,就能分流容纳3至5亿城市人口。

  有利于解决“大城市病”我国的很多大城市已经超过了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城市的大都市化严重背离了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与城市规模扩大及城市人口骤增相伴随的是空气及环境污染、交通严重堵塞、居住拥挤、越来越高的房价,生活节奏也日益紧张。城市规模的过度膨胀,致使我们的生活质量日益下降。大规模建设小城镇,分流一半以上的城市人口,上述“大城市病”就能够得到有效解决。只有人口、土地、道路、水、住房和环境等各种资源达到合理配置,城市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可以创造就业机会并增加中低群体收入笔者设想,如建设1万个小城镇建设既可以增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又可以创造数千万个就业机会和为这些就业人口增加上万亿元的收入。特别是在这些小城镇从事服务业的中低收入群体将得到长期稳定的收入来源,他们的消费能力将会显著增强,进而使我国的消费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增加新的动力。更为重要的是,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增加能够从根本上缓解通货膨胀压力。同时大量的小城镇建设将使经济结构得到调整,经济发展方式得到改变,国民经济结构将从以制造业为主转向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经济发展将从以出口和投资拉动为主向以出口、投资和消费协同推动转变。

  有助于控制城市房价大量的城市人口尤其是富裕阶层转移到小城镇,他们对住房的购买力转向环境优美、更加适合人居的小城镇。同时,还腾出了城市里的既有住房资源,这样,城市里的房价就能得到有效控制。

  为缓解大城市人口压力、交通压力,笔者思考一个现实问题:假如我们把用于大城市的“公共福利”,分散到中小城市、乡镇,不仅能最大限度地缓解城市压力,也是真正意义上实现“统筹城乡发展”。假如中小城市、乡镇,也能享受到与大城市同样的“公共福利”,大城市的吸引力是不是就可以分解到中小城市、乡镇,使中小城市、乡镇具有同等的吸引力。现代化小城镇的建设有助于消除城乡差别,使城乡居民共同分享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实惠。小城镇处于城市与农村之间,起到承上启下,带动广大农村发展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小城镇的发展不仅直接消除大中城市郊区的城乡差别,还能带动广大农村不断缩小城乡差别。

  就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实力来看,作为一种思路,笔者做了一个大致的推算。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群体 土地 可持续发展 基础设施建设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