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医好农业发展最大“硬伤”


    朱建军说:“要大胆尝试,创新方法,积极探索组建专业水利工程公司,添置专业施工设备,大力引进新技术,破解河道、山塘清淤难题。山塘小水利工程分散,施工条件差,必须利用现代化的技术与手段才能破解难题。”

    谢德体说:“搞农民用水协会,这种形式比较好。通过农民用水协会,解决一个村一个乡用水的问题。协会有专门章程,有法人,有监委会,把过去没人管、没人修的水利设施,灌水灌不了等矛盾都解决了。协会适当收取水费,主要用于维修水利设施,通过协会把社员组织起来。”

    补贴农业灌溉用水,建立节水补偿机制

    “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是我国的基本国情。而农业作为用水大户,节水大有潜力可挖。”纪冰说,“对安徽来说,农业节水任务很重。现在的政策是喝‘大锅水’。灌溉用水,有的地方是按亩征收,有的地方是按量征收。建议对农业水费这一块要坚持按量计征,达到成本水价,引导节水灌溉。为了减轻农民负担,国家对灌溉用水进行补贴,试点可以考虑每亩地25元,国家补12.5元。取消水费绝对不是好办法,不利于节水,也不利于流域均衡用水。要调整农业结构,宜水则水,宜旱则旱,发展高效节水经济作物,推广保护性耕作措施。”他强调,“用政策引导节水,潜力很大。”

    全国人大代表、陕西荣民集团董事长史贵禄介绍,农业的快速发展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这几年,陕西省榆林市经过固沙绿化后,特色农业、设施农业发展得非常快,全区农业和农田年灌溉用水量,从10年前4亿立方米增加到现在的7亿多立方米,这些用水增加量大部分来自地下水开发。在榆林市榆阳区,过去打井挖3~4米就可取水,现在深挖40米也不一定能取到水。由于地下水大规模开发,榆林境内的地下水位每年以1~2米的速度在下降。他建议国家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应充分考虑陕北农村生态环境脆弱和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的实际,加强陕北水利设施建设,做好现有水库和渠系的维修管护,同时大力推广旱作农业、节水灌溉等技术,保护和循环利用好水资源。

    比较而言,农业收益低,再让农民在用水上多投入,农民显然不愿意。傅琼华告诉记者:“现在农业用水面临着一个难题,一方面水管单位收不上来水费,另一方农民觉得水太贵了,负担不起。应将农业灌溉基本水费征收纳入财政,建立节水补偿机制。”她建议:“国家对农田基本用水量进行测算,基本用水量之内的费用,由国家进行补贴,这样就减轻了农民负担;基本用水量之外,按用量向农民收取水费,收取水费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农田基础设施和节约用水,高效用水。如果农民节约用水了,国家应给予适当的节水补贴,或者允许农民把节约下来的用水份额进行转让。”

    于振文说:“我国现在农业生产中,水资源浪费的情况还比较严重。比如,一亩地如果采用滴灌方式浇水,只需要30~40立方米水,而采用漫灌的方式浇水,就需要60~70立方米水,节水空间非常之大。事实上,采用漫灌的方式,不仅浪费水,而且会把肥料都冲到地底下去,这样不仅会污染地下水,也不利于农作物吸收养分,不利于其生产。”他建议,应该大力发展和推广节水应用技术,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同时政府应该加大补贴,推广节水设施。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粮食 立方米 项目建设 政策引导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