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华夏祖庙——涉县娲皇宫


    娲皇宫一直是我所向往的一处胜地。据说,娲皇宫古迹始建于北齐,迄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为文宣皇帝高洋在位时(公元550—560年)所建的途中憩息之行宫。

    据这里碑文记载,此处古迹最早创建于汉文帝时,但当初规模很小,仅有“神庙三楹”。另据《涉县志》记载,北齐文宣帝高洋,以邺为都城(邺,今河北临漳县西南邺镇),以晋阳(今山西太原)为陪都,文宣帝高洋自邺至晋阳,往来于山下,“遂起离宫,以备巡幸”。文宣帝高洋“信释氏,喜刻经像”,由此在这里较大规模地修建了娲皇宫,并在山麓开凿石室,内刻佛像,以后又将佛经“勒之岩壁”。到明代,这里又陆续修建了不少宫宇,曾于清代大规模地重修。累经历代迭次修建,目前,这里渐而成为了占地1.5万多平方米的一组建筑群。

    石窟经文

    从山下登至娲皇宫需要20分钟左右,走的全是十八级的大理石盘山道,远处太行群峰如诗如画。来到娲皇宫,我最关心的就是北齐石窟,这里与响堂山不同的是,北齐石窟是两个纯粹的刻经窟。据史料记载,北齐年间是中国最早实现摩崖刻经的时代,这一轮浪潮从北响堂山开始。当时北齐天统四年(西元568年),身为四朝元老的唐扈洞察到北齐的衰落和北周佛道优劣之争的严峻局势后,作为一名虔诚的佛教徒,唐扈吸取北魏太武帝灭法的惨烈教训,开始大规模于石窟内刻经。

    娲皇宫石窟刻经就是唐扈所作,包括了《十地经论》、《深密解脱经》等经典经文。这些刻经,不仅为我们今天留下了邺城佛教华严、法华等经典流传广布的盛况,也实现了唐扈“一音所说,尽勒名山”的抱负。

    娲皇宫的大面积刻经,字体较大,笔画自然舒朗,体现了北齐书法的奥义。其所代表的石窟刻经,最终也在北齐境内广为流行,并作为一种中心模式很快传播到其他地区。

    悬空建筑

    刻经并非娲皇宫石窟最宝贵的地方,眼光洞和蚕姑洞的窟外造像和窟内的两座佛像也是弥足珍贵。这两尊造像,充分体现了北齐迥异于北魏的审美情趣,以及南朝张僧繇风格和东南亚笈多艺术对中国造像史的影响,开唐代丰腴之美的风气之先。虽然这两个洞的洞名实在是很莫名其妙,但两尊佛像却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两个洞窟的斗拱仿木结构等细节也值得一看。

    悬空大阁是娲皇宫建筑群的另一让人叫绝处。娲皇宫是最后最高的一组主要建筑,于凤凰山崖险峻陡峭之处就势筑台而建,娲皇阁(三阁楼)居中,梳妆楼、迎爽楼分立左右,钟鼓二楼南北对峙,还有六角亭、灵官阁和题有“娲皇古迹”的牌坊等,各选其位,呈点缀之态。全部建筑布局合理,既和谐对称,又不拘一格,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风格。

    宗佳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传播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