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仪征“水”文章做到百姓心坎上


仪征“水”文章做到百姓心坎上

  □□本报记者沈建华通讯员朱成安严朝霞

  塘深,河畅,水清,岸绿,景美……江苏省仪征市投入2亿元资金,对全市河道河塘进行30多年来规模空前的大整治,让农民群众美了环境暖了身心。十二圩办事处蒲新村新四组农妇余相华,用手机拍下庄台河道整治后的新面貌,发给在大连打工的儿子,说:“我们多少年没有看到这么清爽的水了!”

  此前,仪征还投入2.5亿元,率先在苏中、苏北实现区域供水全覆盖,让所有农民告别“喝塘水”历史,实现“饮江水”的梦想。刘集镇元井村元巷组的罗锦珍老太开心地说:“政府送给我们的新年礼物,真是送到我们心坎上了!”

  仪征的“水”文章,是怎样做到百姓心坎上的呢?

  一本账,算出水利大投入的决策决心

  “河床像被子,河堤像锯齿;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这段顺口溜,用来描述和形容仪征市河塘整治之前的水利状况,似不为过。

  地处长江下游北岸的仪征,乡村多为丘陵山区,山丘参差,河塘散布淤塞,河道淤积变窄,河坡河堤破损,全市河塘平均淤积深度达0.8-1.8米,最深的达4米,与河塘岸面相平,严重影响排洪和引水能力。

  市水务局的同志回忆说,2003年发洪水,陈家集镇大房村的一条河道淤积,排水不及,一个组的房子全部被淹,猪都上了二楼,亏了解放军用冲锋舟救出了群众。

  从2003年起,仪征市就开始实施“碧水工程”,由于河塘清淤面广量大,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效果不明显,群众要求治理河塘的呼声越来越高。

  2010年9月,仪征市委、市政府决定,从10月起到年底,组织开展以清理河塘、清洁庄台为重点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大行动”,干群投入20万人次,政府财政投入2亿元。

  2亿元,对于一个一般性财政预算收入不足20亿元的县级市来说,已经是一个刮骨剔肉的数字!有同志思想认识难统一,认为刚刚拿出2.5亿元投入区域供水工程,再为农村水利拿出2亿元,市财政就更加捉襟见肘了。

  市委书记费高云说:“群众的要求,就是我们决策的基础。我们不但要做,还要把好事做实,实事做好,立足长远,利在长远,让群众得真实惠!”

  市长程希为大家算了这样一本账:投入2亿元,既还了30多年水利欠账,又能让农民得益30年以上,惠及30多万农村人口,人平一年不到12元。我们是人民的政府,一年为每个人拿出12元做这点好事,该不该,值不值?更不要说对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环境,带来的将是怎样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几年前,就有同志提出仪征的政府办公大楼还是20多年前建的,在扬州各县市区中,最旧最差,早该拆旧建新了。但市领导态度一直十分坚定:宁可勒紧裤带过机关的紧日子,也要把惠民的好事做实做好。

  决策的决心,不但带来认识的统一,行动的一致,更引发了一场政风的转变。

  一张网,拉开2亿元投入的全民督查

  整治行动之前,市里的调查摸底表明,需要整治的河塘有9032口、河道有1417公里,需清淤6859.3万立方米。河塘散布丘陵,河道淤塞严重,许多地方挖泥船和挖掘机都难以驶进和开进,其难度之大,可以想见。如何确保2亿元的投入,笔笔落到实处,处处见到实效?市里进行了科学的筹划,周密的安排。

  首先明确整治目标:“塘深、河畅、水清、岸绿、景美”;检验河塘清理成效的标尺是,既要看水面是否清澈,也要看河塘深度是否达标;河道既要看是否依原设计能力得到修复,满足行洪、排涝和灌溉需求,也要看沿岸绿化是否到位,景观有没有打造成功。

  市里成立河塘清淤、清杂指挥部,市长和分管副市长任正副总指挥,市直14个相关部门为成员,各乡镇行政一把手任指挥;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合理安排经费。县级和乡际河道清淤清杂经费由市财政承担,乡村河道清淤清杂、淤泥压废赔青及水库、庄塘、当家塘清杂经费,由市乡财政各承担50%,庄塘、当家塘清淤由市给予以奖代补,平均每乡镇补助50万元。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立方米 丘陵 清理 农民群众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