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仪征“水”文章做到百姓心坎上

零零社区网友  2011-03-02  互联网

仪征“水”文章做到百姓心坎上

  □□本报记者沈建华通讯员朱成安严朝霞

  塘深,河畅,水清,岸绿,景美……江苏省仪征市投入2亿元资金,对全市河道河塘进行30多年来规模空前的大整治,让农民群众美了环境暖了身心。十二圩办事处蒲新村新四组农妇余相华,用手机拍下庄台河道整治后的新面貌,发给在大连打工的儿子,说:“我们多少年没有看到这么清爽的水了!”

  此前,仪征还投入2.5亿元,率先在苏中、苏北实现区域供水全覆盖,让所有农民告别“喝塘水”历史,实现“饮江水”的梦想。刘集镇元井村元巷组的罗锦珍老太开心地说:“政府送给我们的新年礼物,真是送到我们心坎上了!”

  仪征的“水”文章,是怎样做到百姓心坎上的呢?

  一本账,算出水利大投入的决策决心

  “河床像被子,河堤像锯齿;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这段顺口溜,用来描述和形容仪征市河塘整治之前的水利状况,似不为过。

  地处长江下游北岸的仪征,乡村多为丘陵山区,山丘参差,河塘散布淤塞,河道淤积变窄,河坡河堤破损,全市河塘平均淤积深度达0.8-1.8米,最深的达4米,与河塘岸面相平,严重影响排洪和引水能力。

  市水务局的同志回忆说,2003年发洪水,陈家集镇大房村的一条河道淤积,排水不及,一个组的房子全部被淹,猪都上了二楼,亏了解放军用冲锋舟救出了群众。

  从2003年起,仪征市就开始实施“碧水工程”,由于河塘清淤面广量大,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效果不明显,群众要求治理河塘的呼声越来越高。

  2010年9月,仪征市委、市政府决定,从10月起到年底,组织开展以清理河塘、清洁庄台为重点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大行动”,干群投入20万人次,政府财政投入2亿元。

  2亿元,对于一个一般性财政预算收入不足20亿元的县级市来说,已经是一个刮骨剔肉的数字!有同志思想认识难统一,认为刚刚拿出2.5亿元投入区域供水工程,再为农村水利拿出2亿元,市财政就更加捉襟见肘了。

  市委书记费高云说:“群众的要求,就是我们决策的基础。我们不但要做,还要把好事做实,实事做好,立足长远,利在长远,让群众得真实惠!”

  市长程希为大家算了这样一本账:投入2亿元,既还了30多年水利欠账,又能让农民得益30年以上,惠及30多万农村人口,人平一年不到12元。我们是人民的政府,一年为每个人拿出12元做这点好事,该不该,值不值?更不要说对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环境,带来的将是怎样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几年前,就有同志提出仪征的政府办公大楼还是20多年前建的,在扬州各县市区中,最旧最差,早该拆旧建新了。但市领导态度一直十分坚定:宁可勒紧裤带过机关的紧日子,也要把惠民的好事做实做好。

  决策的决心,不但带来认识的统一,行动的一致,更引发了一场政风的转变。

  一张网,拉开2亿元投入的全民督查

  整治行动之前,市里的调查摸底表明,需要整治的河塘有9032口、河道有1417公里,需清淤6859.3万立方米。河塘散布丘陵,河道淤塞严重,许多地方挖泥船和挖掘机都难以驶进和开进,其难度之大,可以想见。如何确保2亿元的投入,笔笔落到实处,处处见到实效?市里进行了科学的筹划,周密的安排。

  首先明确整治目标:“塘深、河畅、水清、岸绿、景美”;检验河塘清理成效的标尺是,既要看水面是否清澈,也要看河塘深度是否达标;河道既要看是否依原设计能力得到修复,满足行洪、排涝和灌溉需求,也要看沿岸绿化是否到位,景观有没有打造成功。

  市里成立河塘清淤、清杂指挥部,市长和分管副市长任正副总指挥,市直14个相关部门为成员,各乡镇行政一把手任指挥;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合理安排经费。县级和乡际河道清淤清杂经费由市财政承担,乡村河道清淤清杂、淤泥压废赔青及水库、庄塘、当家塘清杂经费,由市乡财政各承担50%,庄塘、当家塘清淤由市给予以奖代补,平均每乡镇补助50万元。

  基于过去河塘清淤和水利工程多流于表面的教训,自2010年10月8日整治工作动员会议之后,每15天召开一次全市督查推进会,每会专以找寻不足为主,每次都要逐一点评,动真碰硬,强力推进。

  丘陵地带,河塘河道清淤,面广量大,即使是频繁的督查推进会也难以顾及周全。市里通过报纸、广播和电视台,广泛宣传整治工作的意义和标准,公布举报电话,鼓励农民群众检查举报身边河塘河道整治不达标不到位现象。

  2月15日上午,记者在仪征采访时,市指挥部还接到陈集镇高集村和马集镇蔡湖村两个农民举报,组内有河塘只清杂、未清淤。尽管这类举报越来越少了,当天下午,指挥部办公室仍然安排专人带着相机到现场调查核实取证。

  拉网式的整治和拉网式的督查,不仅使整治进度加快,质量和效益提高,更促进了干部工作作风的转变。2月15日下午,在铜山办事处整治一新的余营坝前,村主任彭兆荣告诉记者:“分田到户以后,这个大坝塘就没有清淤过。这次清淤13万立方米。上面的干部纷纷下来了,淤泥就统统上去了!”

  严密的组织,科学的实施,扎实的作风,使整治工作既快又好。三个多月,全市整治河塘9032口,面积54215亩,整治河道628条、1400.5公里,合计清淤6746.5万立方米,完成80%以上的工作量,还整修水库75座,清杂面积2459亩。预计工程全部完成,可改善排涝面积118万亩、改善灌溉面积32万亩、增加旱涝保收面积12.5万亩,增加蓄水量近5500万立方米。

  一句话,说出人民政府的宗旨和职责

  为防止整治以后又反弹,仪征市出台和落实了“四位一体”的长效管护要求和标准。市财政每年安排2000万元,乡镇配套1000万元,用于河塘、庄台保洁。各乡镇、办事处做到每个庄台有人管、每处垃圾有人清、每条河塘有人问、每处水面有人护;每个村有2台拖拉机清运垃圾、每个村民小组有2个以上垃圾池、家家户户有保洁桶……

  1月12日,江苏省水利厅副厅长张小马带领省、市相关部门,联合对仪征市农村河道疏浚整治工程进行整体验收。远望近看一片片清澈的河塘,一条条整新的河道,一个个整洁的村庄,张小马用了一个词“震撼”来表达他的观感。

  不久,省委书记罗志军看了现场,听了汇报以后,赞扬说:“仪征的工作干得很好,你们的工作效率很高,令人印象深刻!”

  “都说农村环境整治是硬骨头、是顽疾,但最近我在仪征看到,大小河道、村庄河塘都被清理得干干净净。这充分说明,只要肯下真功夫、舍得投入,再硬的骨头也能啃下来,再大的难题也能化解!”在1月末的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扬州市委书记王燕文发出这样的感慨。

  最终的评判者是农民,他们的感受和评价,最能说明问题。十二圩办事处蒲新村新四组农妇余相华,春节前,有感于庄台河道整治后的环境美,打电话告诉在大连打工的儿子。儿子不信,她便用手机拍下庄台河道的新面貌,发给儿子,兴奋地说:“我们多少年没有看到这么清爽的水,这么干净的庄台了!”

  2月15日傍晚,铜山办事处红光村王庄组的几个村民,在整治一新的花园般的河塘边,踩拉体育器材锻炼身体。村民万声德、王远明回答了记者的问题以后,不约而同地说:“人民政府又为我们做好事了!你们要多表扬!”

  市长程希说:“这些话,说出了人民政府的宗旨和职责,值得我们深思。”



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03-02/1321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