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发展现代化大农业


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发展现代化大农业

  □□韩贵清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推进农业现代化作为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胡锦涛总书记在黑龙江省视察时指示:“黑龙江省要发展现代化大农业,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温家宝总理曾强调:“全国大粮仓,拜托黑龙江”。黑龙江省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上具有特殊的战略地位。

  中国粮食安全的根本出路在发展现代化大农业

  现代化大农业的主要特征是科技化农业、高产化农业、机械化农业、市场化农业、集约化农业、富民化农业,黑龙江省的创新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一是粮食总产首破千亿斤。近年来,黑龙江省把发展粮食生产作为建设现代化大农业的首要任务,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重大责任,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2010年全省粮食总产1002.6亿斤,再创历史新高,实现连续七年大幅度持续增产,2010年新增粮食132亿斤,占全国增产粮食总量的42%,成为国家名副其实的“大粮仓”。粮食商品率达到70%以上,粮食调出量占全国商品粮总量的35%左右,均列全国第一。二是农业科技贡献率明显提高。建立大豆、玉米、水稻、畜牧等12个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创建国家级和省级中心41个,选育推广粮食作物新品种665个,良种覆盖率达98%以上。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9.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5个百分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70%以上。三是优势产业不断发育壮大。2010年全省绿色食品认证面积5760万亩,生产总量达到2920万吨,均列全国首位。四是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幅度提高。2010年,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3401万千瓦,比2005年增加1167万千瓦。全省农机作业合作社总数达到1656个。大田作物田间作业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88.6%,居全国首位。五是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发生变化。全省共有67个县、市、区与16个农业科研院校和农技推广部门开展农业科技合作共建,推广主导品种、主推技术1206项,辐射带动8000多万亩,农业生产走上科技化、标准化和工程化道路。六是农民人均纯收入稳步增长。2009年,黑龙江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207元,首次突破5000元大关。2010年达到6210.72元。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两年超过全国平均值,是历史上农民收入增长较快时期。

  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的制约因素

  黑龙江省农业取得了重大成就,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但就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要求来说还面临许多新挑战。一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田水利设施薄弱,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只占25%,大大低于全国40%的平均水平。自然灾害频发,农业“靠天吃饭”局面还没有根本改变。二是科技支撑不够有力。农业科技原创力不强,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科技创新和农技推广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农民科技素质较低,全省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7.3年,多数农民对标准化种养技术吸纳能力较低。三是农业组织化程度不高。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经营规模小,自身经济实力弱,社员与合作社之间利益联结不够紧密,没有形成利益共同体。农产品市场波动较大,价格不稳,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增大。

  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的对策建议

  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建设现代化大农业的要求,黑龙江省要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到2015年,全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全国第一,稳定在1000亿斤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万元,较“十一五”期末翻一番。

  (一)强化现代农业科技支撑。一是实施农业科技创新工程。十二五期间培育农作物新品种600个,研发、集成组装配套新技术100项。二是强化先进实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步伐,建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新体系。三是提高农民科技素质。重点培训科技示范户、农机大户、从事种养业的农民和村干部。

  (二)夯实农业发展物质基础。一是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二是装备大型农业机械。全面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推进农业生产全过程、多领域机械化。三是建设高标准农田。加大基本农田的土地整治、土壤改良、机耕道路和农田林网建设力度,把基本农田加快建成高标准农田。四是建设高标准水稻育秧大棚。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粮食 农民人均纯收入 农业现代化 农业发展
上一篇 : 图片新闻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