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机械 > 行业资讯

创新生产模式提升水稻机插水平


创新生产模式提升水稻机插水平

  不久前,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在重庆召开了全国水稻生产机械化工作会,各地结合实际,创新出不少适宜当地的水稻机插生产模式,使国内水稻机械化生产取得长足发展。会上,部分地方农机部门作了典型发言。

  江苏

  农机合作社有效推进机插发展

  “十一五”以来,江苏省年度插秧机增量保持在万台以上,机插率以年6-7个百分点的速率增长。全省以实施“六个三”工程为契机,重点加强了对百万亩水稻生产大县和有望实现水稻种植机械化县建设的扶持力度。

  近年来,全省通过重点培植发展种田大户、农机专业户、合作社、协会、公司等各类农机服务组织,逐步确立了规模化经营的市场化运行机制,提高了插秧机的使用和经营效益,充分调动了农民投资、使用插秧机的积极性,各种机插秧作业农机服务组织成为全省推进水稻机械化生产健康快速发展的生力军,各类农机服务组织数量不断增长,规模也不断扩大。2010年,江苏以机插秧作业服务为主的大户及种类服务达5586个,其中拥有2-5台插秧机的达到3904个,拥有5台以上的有731个,分别是2005年的18倍、30倍和5倍。同时,服务内容也由最初的单纯机插服务不断向机耕、机插、植保、机收“一条龙”服务延伸,服务方式和服务范围不断拓展,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使机具使用效率明显提升,经营收益大幅度增加。目前,在苏州、无锡、常州、徐州、连云港、扬州等地60%以上机插秧面积是由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等服务组织完成的。泰兴溪桥镇机插服务合作社,将分散于农户各家的70多台插秧机组织起来,统一接受农户订单服务,统一机耕作业,统一作业标准和收费,内部按作业量结算到机手,实现了机手、农户、合作社的多方共赢,有效地推进了当地机插秧发展。

  安徽

  农机农艺融合强化发展互动力

  安徽省是全国水稻主产省份之一,在水稻育秧机械化工作中,全省始终把农机农艺融合作为一项重要的推进措施来抓,努力使机械化育秧作业操作与水稻生产的农艺要求相适应,在农机农艺的互动融合中加快发展水稻育插秧机械化。

  2006年,安徽省农委和省农业机械管理局共同成立了水稻育插秧技术推广专家组,并在全省57个水稻主产区县都成立了农机农艺融合协调小组、农机农艺组和水稻育插秧课题组,定期会商,协调解决水稻育插秧机械化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各级农机部门主动加强与农业部门的配合,聘请农艺专家,采取开设培训班、举办讲座、现场指导、以会代训等多种形式,共同组织开展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培训。在水稻育插秧期间,农机部门组织农机、农艺专家和技术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实地指导农民开展机械化育秧、插秧和秧田管理,有力地推动了育插秧机械化工作的发展。2010年,全省水稻育插秧机械化示范县达到32个。通过试验对比,农机与农艺融合互动,向农民群众展示机械化插秧的质量和效益,以实实在在的典型,引导农户应用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达到“做给农民看,带动农民干”的目的。

  在实际工作中,各级农机部门积极引导和鼓励扶持种粮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社等服务组织开展集中连片的机械化育插秧作业服务,实施整村,甚至整乡推进,其中凤台县杨村乡全乡水稻育插秧机械化达到70%,成为全省第一个实现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整乡推进”的乡镇。

  目前,安徽的滁州、巢湖、马鞍山、淮南4个市在全省率先消灭机插秧空白村,全省有100个行政村机插率达到70%以上。

  重庆江津

  围绕机插集成技术突破丘陵山区难题

  重庆市江津区位于长江三峡库尾,是典型的丘陵地区。过去,由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村劳动力老化、短缺,依靠传统水稻栽培技艺,要实现超级稻品种的增产困难重重。

  2006年,江津区开始在全区实行“六个统一”和推广“九大技术”,全面落实机插和高产配套集成技术。“六个统一”即:统一机插秧水稻品种;统一实行机耕,保证整田质量到位;统一集中商品化育秧,保证育秧技术到位;统一机插时间和收费标准,保证适时早栽和合理密植技术到位;统一测土配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水稻 丘陵 施肥 品种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