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江南特色打造“茭白名镇” ——上海市青浦区练塘镇发展支柱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本报记者徐盘钢文/图
青浦区练塘镇地处上海西郊,上承江浙川川细流,下迎浦江滔滔大潮,相传因三国东吴水师都督周瑜在此开塘建舰、操练水师而得名。练塘属于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春秋时期开始逐渐成陆,泥沙沉积而成滩荡圩田,域内水系发达,河网纵横密布。练塘依湖傍水,区位独特,优厚的自然生产生态环境,使练塘成为江南特产丰饶的“鱼米之乡”,也是上海重要的西南门户和形象展示窗口。
近现代练塘名人辈出,人文历史底蕴浓厚,又是无产阶级革命家陈云同志的故乡,许多的革命先烈和先驱,在这片革命的红色土地上,带领民众进行过不屈不挠的反帝反封建、抗御外侮、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革命斗争。“红色、绿色、古色”和浓郁的历史人文气息,把练塘点缀成一颗熠熠生辉的江南水乡明珠。
练塘又是一个农业大镇,农业人口4.8万人,占全镇总人口的72%,茭白是练塘农业的主导产业,也是当地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目前,练塘茭白常年复种面积已达3万亩次,年产优质茭白近8万吨,年产值近2亿元。
练塘镇依托独特优厚的水、土、气自然生产生态环境和资源、技术条件,精心造就了练塘茭白这一区域特色农产品,成为了享誉市场的“一镇一品”。练塘茭白安全、卫生、优质,又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食用、食疗价值,被广大市民赞誉为“水中人参”。
茭白是江南三大名菜之一,与莼菜、鲈鱼并称江南三珍,最早的文献记载见于《尔雅·释草》:“出隧、蘧蔬。”《晋书》中也记载:“四面湖泽,皆是菰葑。”晋人郭璞注:“蘧蔬似土菌,生菰草中,今江东啖之,甜滑。”明朝民间有一首广为流传的“咏茭”诗:“翠叶森森剑有棱,柔柔松甚比轻冰,江湖岩假秋风梗,如与鲈莼伴季鹰。”茭白的美味鲜嫩与诗句的清丽优美,是如此的让人回味不绝。
练塘茭白的历史文化底蕴可谓源远流长,可上溯四百余年。明代万历年间,《青浦县志》在土产中就有茭白的相关记载。嘉庆24年(1819年)《松江府志》载录为:“茭白以秋生,一种春生日吕公茭,以非时为美。”《青浦县志》中记载:练塘茭白的规模化生产始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从先前的沟渠边种植逐渐发展成规模化种植,成为地区特色农业产业。
练塘镇茭白种植户10800户,从业户1.5万余户,区域综合效益显著提升,农民收入逐年提高,并以此引领和带动了邻近乡镇和周边省市的茭白产业联动发展。数据显示,茭白产业经济比重已占全镇农业产值的50%,占全镇国民生产总值的5.41%,茭农年人均收入达1.8万元,是全镇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1倍。茭白产业的产效每年仍以一定幅度持续增长。
为加强茭白产业间的科研协作和科技攻关,练塘镇积极与中国农科院、武汉蔬菜研究所等涉农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以及各级农口系统技术部门,展开科技交流合作,在水稻茭白接茬连作、茭白田防肥效流失和平衡施肥、测土配方施肥、立体种混养、茭白冷藏保鲜加工、废弃物综合处理利用、茭白种质资源圃建设、新品种选育、水质净化循环利用等方面进行技术研究、攻关和转化应用。促进产业各业态间的平衡协调发展,使产业链向科技环保领域拓展,横向拉伸,纵向深化,实现业态空间价值和产业技术附加值。
近年来,在各级政府部门和财政的大力支持、扶持下,练塘茭白的种植业态得到了稳定和巩固,产业基础条件的具备,加上政策聚焦、财政聚焦、产业集聚、资源集聚,在政策护航和市场形势下,迎来了产业化发展的历史性机遇。继建成17500亩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区后,现正全力推进国家级茭白标准化示范基地的创建。
根据镇域地理特性和产业规划,练塘茭白生产主要集中分布于11个行政村,而以太浦河河北为茭白主产区、丰产区和核心区,该区域可利用资源较为丰富,占地1万余亩,核心规划面积4000亩。其中1000亩区域特色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已展开,练塘茭白研究所、朱庄、泖甸两个茭白交易市场、4320吨级冷藏保鲜库、加工车间环绕周边。加上练塘镇古色、陈云故居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为产业系统的功能性配置和结构布局提供了承载平台。为有效整合区域、历史、地理、人文环境、红色旅游、湿地生态等各项资源,促进资源集聚和产业集聚,练塘镇委托上海技术交易所和上海交大区域发展研究所,对练塘的茭白产业发展和核心区建设进行整体规划设计。“红色、绿色、古色、水色”四色一体,以政策聚焦、财政聚焦,实施聚焦农业、聚焦旅游、聚焦新农村建设的产业联动发展战略,将产业向种源农业、循环农业、科技农业、观光农业、环保农业延伸,通过各种有效经济成份的合理组装,以现代都市型特色农业推进产业的一体化进程和一二三产业的联动发展。以“政务、商务、服务”锻造区域特色农业产业胜地。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02-03/23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