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南冻北旱”为哪般?


专家释疑 “南冻北旱”为哪般?

  □□新华社记者张辛欣

  1月26日起,我国淮河以南大部地区迎来大范围低温雨雪天气,气温再度走低。与此同时,华北、黄淮等地旱象仍将持续。是什么原因造成南北天气迥然不同?华北黄淮干旱是否会让农业生产陷入困局?记者就以上热点问题采访了中国气象局专家。

  记者:为何两种迥然不同的极端天气在我国同时上演,这样的天气是否异常?

  国家气候中心首席专家张培群:正如大家所想,这是气候异常在作祟。造成天气气候异常的原因很复杂,但最直接的起因还是大气环流异常。南方低温雨雪和华北黄淮的气象干旱也是如此。

  我们分析,2010年11月中下旬,北半球中高纬度大气环流发生明显调整,使得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更为频繁和猛烈,为这两种天气创造了条件。

  记者:本是同“因”生,为何“南冻北旱”两不同?

  张培群:天气变化取决于大气的运动,大气运动影响的区域有可能发生相应的天气过程,这有点像连锁反应。比如,现在有一股冷空气自西向东影响我国,在西北地区可能带来大风降温天气,路过中东部地区时如果遇上暖湿气流,就有可能形成降雨,具体到每个极端天气事件有其独特的原因。

  同样是受到大气环流调整的影响。在南方地区,从孟加拉湾过来的西南暖湿气流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冷暖交汇形成雨雪。而副热带高压的异常偏弱阻挡南方的暖湿气流北上,华北、黄淮等地在冷空气入侵时受到西北气流控制,比较干燥,水汽条件很差,导致干旱少雨。这如同一块干毛巾,无论使多大劲,都拧不出水来。

  记者:北方的旱情对农业生产究竟带来什么影响?次冷空气是否能缓解当地旱象?

  中国气象局农业气象高级工程师王纯枝:从2010年10月以来,华北大部、黄淮、江淮北部降水量普遍不足50毫米,河南南部、山东大部、江苏和安徽北部不足10毫米。华北中南部、黄淮、江淮北部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少五至九成。

  此次冷空气虽然会影响到我国大部地区,但北方只是新疆北部、西北地区东部、华北西部、黄淮南部地区出现弱降雪天气,降雪范围非常有限,难以明显缓解旱情。

  然而,气象干旱与我们常说的旱灾有很大区别。气象干旱指持续干燥天气导致缺水,最明显的表现是降雨量持续低于某一正常值,属于较容易出现的气候事件。

  目前北方出现的旱情还属于气象干旱的范畴,并没有达到旱灾的级别。从对旱情的综合分析来看,农业生产仍有许多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苗情基础普遍较好,没有出现2008年大范围、大面积枯黄死苗的现象。冬小麦生育期长,自我调节能力强,管理回旋余地较大。

  但若干旱持续下去,特别是在开春后,小麦返青期需水量会明显增加,冬小麦生长将存在潜在风险。

  我们建议气象干旱区要及时查看墒情、苗情,针对具体情况加强冬小麦田间管理。华北、黄淮及江淮北部等地要采取保墒蓄墒措施,以防御冬、春旱的发生。各地还要做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修复、完善、配套水利设施,以增强农业防灾抗灾能力。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干旱 大气 农业生产 冬小麦
上一篇 : 图片新闻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