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侨乡江门:农博会唤起公众对农业的热情


    本报记者 程天赐

    “去农博会看了吗?”这些天成为广东省江门市市民见面时相互询问频率最高的一句话。

    包括生态农业展、设施农业展、科技农业展、文化农业展、第四届侨乡锦鲤大赛、茶艺展、农民书画摄影展、盆景展、农机展、农趣运动会、侨乡农村文艺汇演、网上农博会等内容的第二届江门市农业博览会,12月10日至13日在江门五邑华侨广场会展中心举行。

    侨乡男女老幼结伴逛农博会,他们或观赏高新农业技术,或购买新鲜特色农产品,或为丰富多彩的农业文化所陶醉,成为城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农博会期间,累计有50万人次进场参观与购物,现场销售农产品近500万元。此外,签订现代农业合作项目91个,金额达35.27亿元,比首届增加14%。

    专家说,农博会更大的意义在于唤起了公众对农业的关注和热情。

    人多得要“限制进入”

    江门市7个区县都布置了特色鲜明的农博展厅。新会展区因为木制的大门古色古香,赢得了市民第一好感。更为重要的是,展区内精心挑选的农产品,各有特色,如久负盛名的新会陈皮、艺术葵扇;价值几万元至十几万元的金钱龟;人工养殖的大蛇、各式鹦鹉。此外,还有空中甘薯、太空茄子以及“智能低碳家庭蔬菜工厂”,该项目向市民展示观赏性和实用性相融合的现代设施农业。

    因为参观者太多,新会展区展览小组从农博会第一天上午开始启动应急预案,也是所有展区第一个实行该预案,通过限制人流,保证参观者安全有序流动。新会区农业局副局长胡永桂告诉记者:“这样做,也是为了保证观赏质量。不然大家挤在一起,什么都看不成,还不安全。”

    同在会展中心二楼,由江门市畜牧兽医局承办的发酵床养猪模拟展示区,几头小猪成为“明星”。来来往往的参观者都要“到此一游”,市畜牧兽医局技术推广站站长谢东说:“市民来了一批又一批。除本地市民对此绿色健康养殖方法感兴趣外,还有来自珠海等地的参观者咨询。有一位在本地打工的外省籍农民工甚至表示,要好好学习,以后回到家乡就利用此方法来养猪。”谢东认为,这也证明,农博会多展示鲜活的农产品和一流技术,最受市民喜爱。

    农趣运动会展风采

    农博会上举办了充满欢乐的农趣运动会,共有来自江门市29个村的300多人参加了13个大项目的比赛。除了赶猪入圈、限时抓鸡、拔河、抓鱼等几个最受农民朋友喜爱的传统项目,还新增了扳手腕、剥花生、抛秧和锯木4个项目。

    赶猪入圈比赛中,不安分的小猪们分几拨临阵脱逃,引来参赛者和观众三番五次围追堵截;抓鸡比赛中,一只小鸡“算准”时间差,故意往中间跑,结果令一心想抓住它的两名选手几乎撞头;抓鱼比赛环节,鱼儿机敏躲避,让平时的抓鱼好手都犯难;而锯木头的时候,身材壮实的小伙子们总是敌不过慢条斯理的“老江湖”,用比赛讲述了一堂生动的“欲速则不达”课程。

    “我是农民,鸡场养了4万多只鸡,平时不知道抓了多少鸡,没想到到了赛场,就没那么顺手了。也许是和光线有关吧,平时都是在晚上抓的。”原本以为不需要什么技术的开平市赤坎

    镇小海村农民黄仲翘说,她在抓鸡比赛中一分钟抓了11只鸡,比她想象的成绩差了很远。

    家住新会区双水镇文体广场附近的张阿姨已经67岁了,得知家门口有这样一场比赛,曾经也是农民的她一大早就赶来。看到赶猪比赛的搞笑场面,老人家笑呵呵着说:“以前每天干完活累得不行,哪有心思玩啊!现在有了好技术,农民没那么辛苦了,所以才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参加这样的农趣运动会。”

    农业文化彰显魅力

    纵观江门本次农博会,现代气息与科技元素交融,成果丰硕,产业新颖,充分彰显江门在发展现代农业大产业中的农业精华,极具岭南特色和时代色彩。本届农博会还十分注重营造农业文化氛围。农耕文化展、稻(米)文化展、农民书画摄影展、茶艺展等透射出浓厚的农业文化气息。

    “文化农业展区”基于我国是世界上水稻古国、技术强国、生产与消费大国的悠久历史与现实,立足于江门这块人杰地灵、南粤稻文化内涵十分丰富的风水宝地的大背景。展区划分为中国农耕及稻文化;中国矮杆稻之父——黄耀祥院士(开平籍)成就;五邑稻文化发展与腾飞中的现代优质稻产业等三部分。以大量的实物、图片、模型,并配有详尽的文字介绍,重点展示中国多民族古代农耕文化,节时和农时,水稻生产方式和习俗,稻作起源及传播,稻作智慧与研究。在中国稻文化展区中,摆设实物展中有历代稻作生产、加工、生活食用等工具近400多件。五邑农业文化展中,首次征集了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畜牧 设施农业 小猪 甘薯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