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对于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吃饭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热议“如何端牢自己的饭碗”,对你的“米袋子”有何影响?
资料图:田野里的水稻。中新经纬 张澍楠 摄
让百姓“米袋子”更鼓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围绕百姓关注的吃饭问题,今年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从多个维度纷纷建言献策。
土地方面,全国政协委员、黑龙江省政协主席黄建盛建议,严守红线,保住农业命根子。进一步完善立法、严格执法,坚决守住18亿亩红线。把黑土地保护上升为国家战略,由试点变为全面覆盖。加强耕地质量科学创新,为耕地合理利用和地力提升提供有效的科技支撑。通过秸秆还田、轮作休耕等措施保护黑土,永续利用。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对此,黄建盛建议,聚力攻关,打好种业翻身仗。建议把解决好种子问题,作为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中之重。从国家层面设立重大专项,集中资源、整合力量,强化育种基础性研究,尽快突破“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支持产粮大省建立国家级种子基地,培育高产、优质、适宜机械化、绿色节本的水稻、大豆、玉米等“当家品种”,早日实现种源自主可控。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万建民表示,针对提出的打好种业翻身仗,会从种业科技创新等五个方面来加强粮食安全。他提到,我国正加紧建设国家作物种质资源库。新的种质库今年建成后可保存150万份种质资源,保存能力将居世界第一。
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方面,全国人大代表、江西财经大学贸易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李秀香表示,要调整粮食补贴政策,保障粮农收益,提高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和适度规模经营补贴发放的精准性和效能。同时,加大对粮食主产区农业政策性保险的补贴力度。
人才方面,全国人大代表、江西农业大学教务处处长魏洪义建议,设立“国家乡村振兴基层人才能力培养提升计划”专项,加大中央财政对中西部非“双一流”普通农林高校的转移支付倾斜力度。结合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培养选拔优秀大学生到基层服务,完善选聘标准、生活待遇、岗位职责、岗位培训和流动等政策措施。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21-03-10/2737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