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的喜悦洋溢在脸上
——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脱贫攻坚见闻
郝少强 本报记者 郜晋亮
“养鸡达人”樊启业正在给自家的“溜达鸡”添料。 祁显芳 摄
近年来,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上下一条心,坚持以“八个一批”为统揽,紧盯脱贫攻坚短板,在贫困群众的吃、穿、住、行上凝聚力量,用好第一书记、抓好特色产业、做强集体经济,努力实现弯道超车。如今,平安区贫困群众摘掉了贫穷帽,走上了致富路,露出了真笑颜。
第一书记解难题
“胡书记,冬天一到,我们就吃不上水啊。”“咱们村没有路灯,大晚上的出个门都费劲,能不能给我们安装路灯啊!”
刚到洪水泉乡马圈村上任第一书记,胡国华就遇到了这些难题。脱贫攻坚的事情耽误不得,胡国华努力协调区水务局等单位在马圈村投资61万元,实施蓄水池修建项目。在区里新农村建设服务中心的帮助下,安装了太阳能路灯。
“‘洪水泉乡没泉,马圈村没马’,这虽然是句玩笑话,但也是我们村的真实写照。全村常住户仅有8户35人,这个村的第一书记任务肯定不轻!”胡国华发出感慨。
面对劳动力外流、资源匮乏、产业发展乏力等难题,胡国华带领村“两委”班子逐户走访核查,深入剖析贫困根源。“村里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在对全村贫困状况摸排后,胡国华理出了思路。
孙贤得驾驶技术好,村里为他争取产业扶持资金购买微型货车发展运输业;张得文养殖技术强,就为其争取产业扶持资金发展家庭牧场;胡国华还协调村里的养殖场与大家签订“带资入股分红协议”,每年按入股资金的10%进行分红。
“虽然现在马圈村依然没有马,但我们牛羊满圈、猪满栏,贫困户已经脱了贫,走上了小康路。”胡国华自豪地说。
“养鸡达人”巧脱贫
“咯咯咯咯……”大公鸡此起彼伏的打鸣声叫醒了勤劳的人们。
“那是我圈养的‘溜达鸡’,今年扩大规模了,挣得肯定要比去年多。”指着房前的鸡舍,樊启业满脸自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靠着党和政府的政策扶持和个人敢打敢拼的勤奋努力,樊启业走出了一条从“贫困户”到“养鸡达人”的精彩之路。
在精准脱贫工作开展之前,樊启业整天愁容满面。因为上有年老体衰的父亲,下有2个处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自身又视力存在障碍,就业困难,只能靠妻子外出打零工补贴家用,家庭生活十分困难。
樊启业说:“除了饲养土鸡外没有其他本事。即使有技术,也没资金。在我一筹莫展的时候,第一书记到我家了解了情况,告诉我可以通过养鸡脱贫致富,还说要帮我解决鸡苗、启动资金等问题。”
如今,樊启业的养鸡事业越来越红火,每年“溜达鸡”出栏至少300只。第一书记以及镇上的党员干部还通过个人微信等网络资源,帮助樊延业搞起了“微商”,樊启业的土鸡一点都不愁销路。
每日起早贪黑,樊启业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精心喂养着这些“溜达鸡”。他说:“党和政府能给的好政策我都享受了,帮扶加自身努力给我带来了回报,剩下的就是撸起袖子加油干,不能当‘懒汉’拖后腿。”
集体经济有期待
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风十里……
在巴藏沟的乡道上,满载7000棵花椒树苗的卡车正缓缓驶入索家村。看着车上的苗子,索家村股份集体经济合作社的负责人包秀芳乐开了花,她激动地说:“这车上拉的可都是‘摇钱树’。”
包秀芳是索家村的党支部书记。这几年,在她的带领下,村里行路难、饮水难等问题得到解决,生活越来越便利,村民们对这个女书记赞不绝口。去年,成立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后,包秀芳多方考察,提出在村里建设富硒花椒基地的想法。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20-04-09/3465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