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凸显农业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多元复合”需求难题
拥抱高科技 不丢“土办法”
本报记者 赵宇恒益农信息社、农产品电商、远程服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过程中,信息化手段有效解决了产地“卖难”销地“买贵”、生产难题少人指导等农业农村生产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同时,农业农村数据资源能否满足应急状态下现代化管理的需要、信息化服务产品的多样性等问题,也为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带来了新的命题。
产销双方如何加强信息沟通?
一边是一些地区市民买菜难、买菜贵,另一边是产地农产品难以脱手,蔬菜收购遭遇困难。市场需求和供应信息不匹配的矛盾在疫情之下再次凸显。
在河南,益农信息社发挥了巨大作用。信息进村入户平台上及时发布供求信息,开通“益农圈”交流群,搭建农产品上行对接微信群,组织大型商超、农贸市场、批发市场等在线上开展供求对接。150多个微信群、3万余条农产品供求信息,解决了280余万斤滞销农产品销售难题。
天津农村产权交易所开设了“农产品信息快报”的专栏,在天津市农业农村委政务新媒体上及时发布产地直供信息。同时,天津市农业农村委还及时启动了特殊时期蔬菜价格和生产日报告制度,每日监测全市各蔬菜品种的价格和产出量,提前对市场供应做好预测预警。
中国农科院农业监测预警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许世卫认为,在“保供应”方面,应充分利用农产品供需及流通监测手段,及时解决部分地区农产品调运和农业生产物资运输受阻问题,促进农超对接、商超对接,要实时监测重点农产品市场的价格情况,确保蔬菜、水果、肉蛋奶、粮食等居民生活必需品供应。
农产品电商也是当前农产品销售的主要方式之一。中国农业大学农业规划科学研究所日前发布了一份题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对农业农村生产生活影响及对策建议》的报告,该报告在专题七《新型肺炎疫情对农产品电商物流的影响及对策建议》中指出,此次疫情暴露出农产品电商体系尚不够完善,主要是单打独斗的农产品销售,尚未形成区域销售平台,大数据处理尚未形成,利用互联网信息的能力还不成熟,营销手段不佳,应对风险能力降低等问题。
该报告认为,农产品电商物流在这次疫情后,将化危为机,逐渐改革创新完善“产供销”体系,多维度,多通道满足消费者需求。金融机构与龙头企业的合作将更加紧密,由金融机构做担保,地方农业龙头企业将发挥区域农产品领头人的作用,由多个合作社组团,建立标准生产指南,构建“多元复合”体系,规模组织农户进行电商交易,逐步形成线上为主,线下并行的销售体系,共同抵抗突发事件对农业的影响,增强抗风险能力。
数据资源能做什么?
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是关键生产要素。农业农村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此前印发的《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提出了五方面重点任务,其中就有构建农业农村基础数据资源体系。
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广西2019年建立的全区种养业规模生产基地大数据库帮了大忙。依靠这一数据库,广西农业农村市场信息工作队伍及时精准调度全区稳产保供家底,组建了对内保供、对外支援两个保供基础库。
据了解,1月26日,广西就已组建区内果蔬保供核心基地库,对接落实了保障区内应急供应的核心基地和生产企业1000多家,种养规模超过210万亩。保障区市场供应的同时,摸清家底也让广西有了对外支援的数据支撑。根据预计,2月份,广西蔬菜日供应量约6.55万吨,日消费量约4.89万吨,全区蔬菜总量自给有余,每天外调1.6万吨蔬菜。
这只是数据资源在应用于应急状态下的一个小切面。“数据可以反映出来很多东西。”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李道亮认为,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情况、疫情发生规律等都可以通过数据总结得出,因此,数据库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农业生产中也会遇到疫情,架起监测网络,通过数据分析,第一时间遏制疫情,对疫情防控来说不失为良策。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20-03-04/3442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