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废弃农膜如何变废为宝?


近日,綦江区永新镇永新村二组村民母世容将26公斤废弃棚膜和11公斤废弃地膜拿到永新镇供销社废弃农膜回收点销售。今年秋收期间,母世容先后4次将废弃农膜交到回收点,共卖得1192元。这些被回收的农膜将被送往綦江区合民鑫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加工车间,被加工成再生塑料颗粒实现回收利用。

  农膜,是农业生产不可或缺的生产资料。上世纪70年代,地膜覆盖技术从日本引进我国,为我国农业带来了一场“白色革命”,极大地提高了部分农作物的产量和效益。然而,随着地膜覆盖技术的迅速普及,一些使用后的地膜未及时回收,成为田间的白色污染,对农业生产构成了潜在威胁。

  近年来,重庆将废弃农膜回收利用工作纳入重庆市污染防治攻坚战重要内容大力推进,通过严格制定标准,建立完善的回收体系来解决田间白色污染,让废弃农膜得以通过回收利用实现变废为宝。

  残留农膜成为田间白色污染 

  农膜包括农用地膜和棚膜等,因其具有保温、保墒、增肥、除草等作用,在农业生产中被广泛使用。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农膜在重庆市使用范围更广,2018年,重庆市农膜使用量约为1.2万吨。

  “以番茄为例,一亩番茄要用10公斤左右农用地膜,可因此增产30%以上。”璧山区福禄镇龙宝村蔬菜种植大户杨秀中告诉重庆日报记者,地膜覆盖是番茄栽培过程中一项极为重要的措施,在春番茄栽培时使用地膜,可以保持土壤温度、减少土壤蒸发。对于缺水的渝西地区来说,地膜技术的使用尤为重要。

  那么,使用后的废弃农膜怎么处理?在重庆市建立废弃农膜回收体系前,废弃农膜只能由农户自行焚烧处理,在农村,每年都有不少农膜残留在田间。

  据了解,农用塑料薄膜多为聚乙烯轻类化合物,属于高分子化合物,自然条件下需200年以上才能降解,大量的地膜碎片残留在土壤中,会导致土壤结构层次发生变化,使土壤水分养分运输受阻,造成土壤板结、出苗率低;残膜碎片可能与农作物秸秆和饲料混在一起,牛、羊等家畜误食后可造成肠胃功能不良甚至死亡;漫天飞舞的残膜也影响环境景观,造成视觉污染。

  市供销社综合经济发展处处长皮晋介绍,市场上的地膜是按重量销售的,在同等覆盖面积下,地膜越薄,亩均使用成本就越低。生产企业为迎合农户降低生产成本的要求,便大量生产厚度≤0.008mm的超薄型地膜,所以这种地膜是过去市场上销售的主打产品。但这样的超薄地膜易碎,人工捡拾清理的难度非常大,同时目前市场上的机械难以满足残膜回收的需求,这就导致农膜残留越来越多,成为田间的白色污染,如不加快治理和防范,农田生态将进一步恶化。

  在农村建废弃农膜回收网点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残留 番茄 地膜覆盖 农业生产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