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各地,受益于农技部门的农民培训计划的新农人还有很多,全国多元化培养计划如火似荼地进行。据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党委书记杭大鹏介绍,各级农技部门、农民培训中心、农广校密切配合,统筹利用涉农院校、推广机构、农业企业等培训资源,创新形式发展“专门机构+多方资源+市场主体”的培育体系,不断拓展农民培育模式。江苏开展“定制村官”培养、湖北实施“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江西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安徽省农业农村部门联合农业大学培育现代青年农场主,探索实现短期培训与职业教育的衔接机制,共同培养高端高素质农民。国家农担、邮储银行、中信农业、新希望集团、隆平高科、荃银高科等一大批知名企业从不同角度参与培育工作,为高素质农民发展注入强劲市场动能。
据介绍,山东省每年培育的高素质农民领办兴办的新型经营主体超过了1万家,陕西省的新型经营主体由2013年的2.42万个增加到2018年的5.54万个。在推动创业创新方面,河南省参加培育的学员自主创业率增加到20%以上,湖南省参加创业创新的培训学员带动普通农民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
在现场会上,杭大鹏要求各级农广校应全面聚焦高素质农民培育、农民职业教育、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农业现代远程教育“四项主业”,应全力打造高素质农民发展论坛、高素质农民发展报告和发展指数、“云上智农”APP、高素质农民培育和发展“十大推介”以及农民教育培训与农业农村人才培养研究智库“五张名片”,全面推进农民教育培训事业创新发展,为乡村全面振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农业人才支撑。
资金补贴提供强力政策支撑
为实现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各地纷纷出台扶持鼓励政策,积极探索有效培育机制,取得不俗的成绩。在会上,廖西元指出,在现有的培养机制体制基础上,还需要持续扩大各类型高素质农民培养规模,着力优化人才素质结构,把劳动者素质优化到与发展现代农业相匹配的水平。在培训模式上要提升教育培训的“四性”:即要摸清培训对象的多样需求,提升培育的精准性;遵循成人学习原理,提升师资教学的开放性;整合现有政策资源,提升跟踪服务的延续性;大力开发在线课程,提升线上培育的普及性,真正让高素质农民培育成为政府重视、机构用心、农民满意的品牌工程。
在政策扶持上,廖西元说,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非常重视农业人才的培养,纷纷加大财政扶持力度,积极探索各种扶持鼓励政策。上海市尤其突出,积极探索农民社保缴费补贴制度,引导各涉农区出台农民社会保险缴费金额补贴政策,提升高素质农民参保比例。宝山、奉贤、金山区对本区生产经营型农民缴纳职工社会保险,给予单位社保缴费最低基数80%~100%不等的补贴;松江区对家庭农场主实行退休制度,60岁后按月享受“退休金”,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这些经验模式都值得大力推广。
在会上,廖西元说,去年,在财政部的大力支持下,中央财政安排补助资金20亿元,带动地方配套5.3亿元,这两项补贴均创历史新高。这些年全国已累计投入财政资金70.9亿元,为高素质农民培育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今年中央财政将继续安排补助资金20亿元,聚焦乡村振兴人才需求,分层分类实施农业经理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农村实用人才和现代创业创新青年等培育计划,全年拟计划培育高素质农民100万人以上,并将启动制定高素质农民总体标准,配套开展高素质农民统计和监测工作,研究高素质农民从业规范,继续从队伍建设、教育培养、政策支持和社会保障等方面推动建立高素质农民制度框架。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9-06-14/105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