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贫困山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如何破局?


    郭晓鸣廖祖君张耀文

    贫困山区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对于构建脱贫攻坚长效机制,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相较于其他地区,贫困山区农村集体经济普遍薄弱,发展集体经济面临的制约更多、难度更大,具体而言,面临着六个方面的一般性困境:一是土地分户经营导致集体稳定收入来源缺失。二是区位发展条件受限导致资源价值转化不畅。三是利益关联疏离导致集体内生发展动能不足。四是村域之间界限分明导致发展空间拓展困难。五是多重政策统筹不足导致支持政策绩效不高。六是改革进程相对滞后导致制度建设不健全。如果上述问题不能有效加以破解,贫困山区集体经济发展必然难以突破重重困境,大面积“空壳村”的状况很难得以有效扭转。从已有的实践来看,四川省宜宾市珙县在集体经济发展中的成功探索值得总结和推广。

    实践探索:珙县寻找集体经济发展新路

    珙县位于乌蒙山扶贫开发片区,是四川省贫困山区县的典型代表。2016年,在全县243个行政村中,“空壳村”达168个,占比高达69.14%。面对集体经济发展的客观现实和严峻挑战,珙县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到2018年,全县集体经济收入从不足百万猛增至千万以上,并且全面消除集体经济空白村,实现全县集体经济从无到有,由少到多的历史性突破。同时,珙县采取的一系列政策举措和机制创新还有力地破解了贫困山区集体经济发展面临的共同性困境。

    以多种模式拓展为方向开辟收入来源。珙县坚持以多维拓展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为方向,为集体经济寻求到新的收入来源渠道。具体而言,除少数物业租赁等常规性发展模式之外,珙县探索形成了以下四种创新模式:一是量化入股模式。集体经济组织将产业扶持资金等财政资金或财政项目、村集体单独或联合投资建成的生产道路、农田水利设施等基础设施折资,入股到新型经营主体,集体经济组织按股分红。二是服务创收模式。集体经济组织可为政府提供农业技术推广、环境保洁等社会化服务,也可为新型经营主体提供劳务用工、土地流转和协调管理等配套性服务,还可为农民提供产前农资供给、产中技术指导、产后加工销售等生产性服务。三是金融推动模式。整合涉农财政资金600万元设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基金,作为办理农商银行开发的“金猪贷”的风险补偿金基金,农村集体既可提取贷款额1%的担保费用作为其收入,集体经济组织还可获得生猪养殖利润的1%-10%的收益。四是产业带动型。由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小型农产品加工、光伏发电、花卉苗木等产业,并进行自主运营,或由集体经济组织负责前端的土地平整、设施建设及种苗栽培等,引进大户负责后期的运营管理,集体按股份分红或固定金额形成收益。

    以资源外引内聚为关键释放发展潜能。珙县通过用好财政、金融和社会资金“三种钱”,达到以政府资源撬动金融资源、以金融资源撬动社会资源的“双轮驱动”,激活乡村发展动能。一是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对到农村投资的企业进行财政奖补。利用市财政设立的党建发展基金,扶持村集体参股或兴办的从事农牧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的企业、合作社等。二是撬动金融资本投入。推进政银担合作项目,与中国邮储银行联合开展“好农贷”业务,到2018年10月,“好农贷”累计担保额达523万元。三是促进社会资本投入。开展财政资产投资收益扶贫,促进社会资本流入。引进温氏集团、华西能源、亨博利牧业等多家重点龙头企业。四是促进内外部资源对接。构建“龙头企业+村集体+贫困农户/普通农户”等经营模式,以股权为纽带,串联新型经营主体、集体、农民等不同主体,将政府、市场主体、金融机构的外部资源和土地、劳动力、生态等农村内部资源捆绑在一起,从而产生资源组合的裂变效应,激活沉睡的资源资产。

    以跨村联营合作为手段扩大发展空间。珙县打破村域行政界限,探索多村抱团、异地发展等发展模式。一是推动集体经济联营合作。由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等额出资作为股本金,成立乡镇一级集体经济组织。如底洞镇28个村(社区)各出资2万元组建镇级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开展食品生产与销售、广告位招租等村级集体因投入水平和能力限制而无法从事的经营活动。二是推动集体经济异地发展。按照“小的依托大的、差的依托好的”的思路,探索集体异地发展模式,以“强村带弱村”为手段消除集体经济空白村。如巡场镇三合村引进宜宾雅邦农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打造蔬菜种植基地,联合王家镇福胜村、底洞镇德利村等8个村整合资金50万元入股基地,各村集体按照“保底+按股分红”的方式获取收益。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基础设施建设 强化 劳务用工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