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农业科学的重大进步之一,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研究及应用越来越受到各国农业科学家的重视。近年来,在世界农药市场徘徊的情况下,植物生长调节剂一直稳步增长,我国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产业也发展迅速。日前,中国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发布了《2017植物生长调节剂行业白皮书》,对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产业动态、应用技术、科研发展、行业管理等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把脉。
白皮书显示,截止到2017年10月底,我国有植调剂生产企业354家,有效登记的植调剂产品894个,年生产销售约1.8万吨,销售制剂约20亿元,出口总额超过1亿美元;登记对象涉及95种作物、53种用途,年生产应用面积约20亿亩次,已经形成了从原料供应、研究、生产、销售到推广应用的产业链。虽然与其他传统农药相比比例较小,却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不过在自主创新、应用指导、科学宣传、监督管理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待解。
白皮书指出,随着新种类和新功能正不断地被发掘和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生产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部分应用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产生了显著的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而随着植调剂的广泛应用和研究深入,作物生产目标提高、品种更新和高新技术的引入、生产管理技术变革等因素,对作物化控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植物生长调节剂需要在改善产品品质、增强作物抗逆性、提高对环境和农产品安全性、节本省工、辅助机械化、水肥药一体化、满足新作物生产需求等方面加强技术探究。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作物的高产和提高品质可以起到至关重要作用,但同时目前在农业生产中的技术问题也不容小觑。如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给棉花化学打顶可以大幅节省用工,但也有可能对作物的生长发育产生某些负面的影响,使棉田上部果枝不能很好伸展。所以就需要研制新型植调剂,既能起到节本省工的作用,又能尽可能减小对作物不良方向的诱导。
另外,目前在植物生长调节剂与水、肥和药的协同使用上,这方面的研究还很欠缺,需要加强研究,组装成集约化的技术体系,通过水、肥、药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科学运作,使农业的投入和产出达到预期最佳效果。
白皮书指出,植调剂能提高植物自身免疫力,减少农药用量和恶劣气候对农作物的损害。但各地生产条件的限制性水平不同,一种或者几种调节剂很难能在多个地区或者较大范围内均达到显著的施药效果。因此今后的方向可根据不同区域作物生产中出现的诸如高低温、旱涝、病虫草害等问题,研究针对性强、更环保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其与化肥、农药、除草剂等的配合使用,将成为今后的热点。此外,利用天然植物及海洋资源或发酵产物作为原料,可作为植调剂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8-02-02/267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