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2018年全国小麦主要病虫害明显重于常年


据全国农技中心组织科研、教学和推广单位专家会商分析,预计2018年小麦主要病虫害总体偏重发生,发生面积9.0亿亩次。

其中,病害4.8亿亩次、虫害4.2亿亩次。赤霉病在长江中下游和黄淮麦区偏重流行风险高,条锈病在黄淮南部、江汉平原、西南和西北部分麦区发病程度重,麦蚜在华北大部和黄淮北部麦区大发生,白粉病和纹枯病在高产麦区发生普遍。

小麦病害

赤霉病偏重流行风险高,发生面积1亿亩。其中,安徽和江苏沿淮及其以南、湖北江汉平原等麦区大流行风险高,长江中下游其他麦区和黄淮南部麦区有偏重流行的风险,黄淮北部、华北南部、西南和西北部分麦区有中等流行的可能。

条锈病总体偏重发生,发生面积6000万亩。其中,湖北、河南南部、陕西南部及关中西部、甘肃南部及陇中山区晚熟麦区、四川沿江河流域、新疆伊犁河谷地区偏重发生,黄淮、西南、西北的其他麦区中等发生,华北大部偏轻发生。

纹枯病总体偏重发生,发生面积1.3亿亩。其中,湖北东部和江汉平原,安徽、江苏的淮北和江淮,以及河南、山东西南部麦区偏重发生,江淮、黄淮、华北的其他麦区中等发生。

白粉病总体中等发生,发生面积9000万亩。其中,江苏的淮北和江淮、甘肃南部、山西南部、河南北部和山东中南部高产灌区等麦区偏重发生,黄淮、华北、西南、西北其他麦区中等发生。

叶锈病在全国大部分麦区普遍发生,全蚀病、茎基腐病、根腐病、叶枯病、病毒病、黑穗病、胞囊线虫病、雪腐雪霉病等病害在部分麦区会造成一定危害。

小麦虫害

蚜虫总体偏重发生,发生面积2.3亿亩。其中,山东、河北大发生,黄淮、华北的其他麦区、西南麦区的四川和西北的宁夏偏重发生,长江中下游、西南、西北的其他大部麦区中等发生。

麦蜘蛛总体中等发生,发生面积9000万亩。其中,河南西部等地偏重发生,黄淮、西北大部麦区中等发生,华北、江淮、西南大部麦区偏轻发生。

吸浆虫总体偏轻发生,发生面积1500万亩。其中,河北石家庄、山东德州和滨州局部地区可能出现高密度田块,河北中南部中等发生,西北、华北和黄淮其他大部麦区偏轻发生。

一代粘虫、棉铃虫、麦茎蜂、灰飞虱、麦叶蜂、白眉野草螟、土蝗等害虫在部分麦区会造成一定危害。

全国大部麦区冬小麦品种布局无明显变化,抗病虫性水平仍然较低。大部麦区种植品种抗锈性较差,因条中34号等新致病类群频率上升,条锈病常发区品种抗锈性丧失加快。长江中下游、江淮、黄淮和华北麦区主推品种普遍为赤霉病感病品种,且部分病害常发省赤霉病菌对常用药剂抗药性进一步发展;跨区引种的高产品种播期推迟,会使赤霉病易感病期与春季连阴雨天气相遇概率高,加大了赤霉病偏重流行的风险。江淮、黄淮和华北主产麦区主栽品种对白粉病、纹枯病、蚜虫等主要病虫害的抗性普遍较差,加之近年来小麦播种量高、群体大、田间郁闭,也有利于赤霉病、白粉病、纹枯病、蚜虫等病虫害的发生。

据国家气候中心的信息,2017年冬季,华北、黄淮、江淮、长江中下游和西南冬麦区大部气温偏高,降水正常,对小麦条锈病等病虫害越冬和冬季发生为害有利。2018年春季,江汉和江淮麦区降水接近常年,该地区小麦抽穗扬花期常年出现连阴雨天气概率高,有利于赤霉病加重流行;西南麦区降水偏多1~5成,有利于小麦条锈病春季流行;华北南部、黄淮等地气温偏高0.5℃~1℃,降水正常或偏少,对小麦蚜虫发生为害十分有利。

(病虫害测报处)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小麦 品种 总体 条锈病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