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厉害了!这些农科项目斩获“国家奖”


编者按:

在近日举行的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共有271个项目和9名科学家获得“国家奖”,其中有20多个农科项目。“水稻高产优质性状形成的分子机理及品种设计”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袁隆平杂交水稻创新团队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奖,中国农科院作为我国农业科研的“国家队”,有7项成果获奖。我们摘选了几项获奖成果,以飨读者。
  
  “水稻高产优质性状形成的分子机理及品种设计”
  破解水稻高产优质的密码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李家洋院士团队完成的项目“水稻高产优质性状形成的分子机理及品种设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面对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双重挑战,李家洋团队综合运用遗传学、基因组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作物育种学等方法对水稻产量与品质相关的重要农艺性状的调控机理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并将取得的基础研究成果应用于水稻高产优质的分子育种,育成了一系列优异水稻新品种。近年来,团队在水稻株型建成的分子机理及调控网络解析、重要农艺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高产优质品种的分子选育、栽培稻的起源与驯化、水稻资源发掘利用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的重大研究成果,形成了完善的理论体系,代表了我国在相关研究领域的国际领先水平,具有重要的国际影响。
  从事水稻研究20多年,李家洋见证了中国水稻研究的蜕变,从水稻基因克隆技术体系的建立到分离鉴定出控制水稻分蘖的基因与控制茎秆强度的“脆秆”基因,再到中国参与“国际水稻基因组计划”,承担了第4号染色体的测序工作,并绘制完成了籼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我国的水稻研究在科研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已经领先世界,“在重要的农艺性状研究方面,在主要的基因克隆与功能研究方面,无论是规模上,深入程度上,或者发表论文的档次上,中国科学家都已走在前列。重要基因及其机理研究,不论是在产量、品质方面,还是在抗病虫、抗环境胁迫方面,现在基本上最主要的工作都是以中国科学家为主。”李家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袁隆平杂交水稻创新团队
  向超级稻第五期攻关目标迈进

  袁隆平杂交水稻创新团队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奖。袁隆平院士是世界著名的杂交水稻专家,是我国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2000年他就已经获得了国家最高科学进步奖,近几年来,他领衔的团队几次刷新我国水稻的单产记录,2017年云南个旧市“超优千号”百亩示范片平均亩产达到1073.15公斤,连续3年突破了16吨/公顷(每亩1067公斤)的第五期超级杂交稻攻关目标;2017年,“种三产四”丰产工程(即用三亩地产出四亩地的产量)在项目实施的第十一个年头,终于实现了袁隆平2006年提出的“在湖南推广‘种三产四’面积1500万亩、相当于2000万亩所产粮食”的宏伟目标;目前“三一”工程(即用三分地养活一个人)试点亩产达到1200公斤。可以说团队的科研攻关为我国粮食生产和农业科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目前他的团队正探索从盐碱地和滩涂上“挤”出面积来种植“海水稻”。
  “优质蜂产品安全生产加工及质量控制技术”
  紧盯产业需求科技创新助推产业升级

  中国农科院蜜蜂研究所吴黎明研究员牵头完成的“优质蜂产品安全生产加工及质量控制技术”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养蜂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是养蜂大国,蜂产品生产与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但长期存在生产效率低、传统加工技术落后、质量检测技术缺乏等科技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蜂产业的健康发展和产品提档升级。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水稻 品种 蜂蜜 连续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