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农药减量出实招 农业生产添绿色


编者按

农药使用量连续三年实现负增长,农药利用率达38.8%,比2015年提高2.2个百分点……前不久,农业部亮出了近三年开展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的成绩单,成果令人振奋。
  农药减量不是一道简单的数学题,农药零增长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全国各地自上而下多方面的努力。近三年来,各级农业植保部门积极行动,重点发力,加强组织领导和资金投入,创新工作理念和机制,强化技术支撑和示范引领,围绕“控、替、精、统”技术路线,大力推进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集成模式和多种减量增效技术,加大科学安全用药培训力度,成效显著,亮点突出,有力地减少了化学农药使用,提升了农药使用效率。今天本版撷取部分省份推进农药使用量零增长工作的经验和做法,看看他们促进农药减施增效有哪些亮点和高招。
  吉林航空植保+生物防治促减量
  近年来,吉林省积极开展航空植保示范推广,2017年投入724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农作物病虫害航化作业,在全省榆树、德惠等15个县(市、区)开展水稻、玉米、大豆病虫害航化作业362万亩。在省级航化作业试点项目示范引领下,2017年各地开展农作物病虫害航化作业面积达到664.4万亩。4年来累计航化作业面积达1190万亩。利用直升机、植保无人机航化作业施药每亩人工成本费为7.5元,仅此一项每亩节约成本7.5元。极大地提高了农作物病虫害防控能力和科学防病治虫水平,积极有效推进了农药减量控害。
  2017年投入专项资金8868万元,开展赤眼蜂和白僵菌防治玉米螟3300万亩,释放混合赤眼蜂防治水稻二化螟示范面积40万亩,性诱剂防治水稻二化螟技术示范面积18万亩。2017年全省生物防治玉米螟覆盖率达到了61.57%,实际防效达71.12%。释放混合赤眼蜂和性诱剂防治水稻二化螟应用技术的示范推广,改变水稻田间二化螟雌雄性比,减少雌雄蛾交尾率,降低幼虫发生量和减轻危害,实现了无害化控制水稻二化螟,显著减少了农药使用量。
  同时,积极开展控药控水示范。2017年在前郭、辉南等6个县(市)开展了控药控水试点项目,落实面积1800亩,设立了化学农药减量试验示范区、生物农药试验示范区、物理防治试验示范区、高效植保机械试验示范区、水稻全程解决方案试验示范区,开展农药降残增效助剂、植物诱导剂等试验示范,集成多项控药、控水技术,落实从种子到作物收获全程低量化植保措施,重点解决一病(虫)一打药、单次用药量过高、滥用药、乱打药等问题。如长春市九台区项目区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28%以上,化学农药使用次数下降3次,实现节水23%,亩节水160吨。
  河南多项农药减量技术协同增效
  河南省在推进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中,大力推广农药减量增效技术措施,有效减少了农药使用。
  一是示范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及生物农药。针对用量较大的一些农药品种,筛选用量小防效高的农药新品种新剂型来替代,可减少农药用量10%~70%。
  二是推广全程作物解决方案,实现农药减量增效。在临颍、清丰、夏邑建立了小麦病虫害防治农药减量增效示范区,并采用健身栽培、施用生物农药和农药增效剂等措施,比农民自防区每亩用药量减少22.6%~26.3%,每亩增效124元。
  三是加强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农药助剂的推广与应用,实现农药的协同增效。通过噻苯隆、碧护、海岛素、链蛋白等诱抗剂的施用,提高作物抗逆能力,减少农药用量,增加产量;通过激健的施用,提高农药的展布、吸附和渗透能力,降低农药使用量达30%。
  四是大力推广种子包衣技术。2016年,河南省十个示范点进行了小麦种子包衣技术的示范。通过包衣控制地下害虫的为害,压低土传种传病害及蚜虫的基数,为后期防治减轻压力。种子包衣示范区较非包衣区在用药量减少30%的情况下,纹枯病防效提高17%以上,蚜虫防效提高19%以上,产量提高24%以上。通过示范+观摩带动的方式,推动了小麦种子包衣技术的推广。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水稻 处理 二化螟 喷雾机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