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榆林玉米试验示范站传出消息,该校教授薛吉全率领玉米科技团队选育的“陕单636”等玉米机收品种,不仅做到了籽粒直收,而且亩产均超过1000公斤。
该玉米试验示范站位于榆林市榆阳区榆卜界村,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榆林市农科院联合建立。今年试验站种植了4个适合籽粒机收的玉米品种,包括陕西省审定的首个机收品种“陕单636”。这些机收品种很特别:植株低而密集,主秆细而坚韧,穗子小而紧实,结穗位置保持一致。收割机开过,在地里“吐”下被粉碎的秸秆,而“释放”出来的玉米籽粒饱满硕大、晶莹剔透,摸着也很干爽。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科所、中国农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和陕西省有关专家组成的专家组观看了玉米机收过程,并进行了籽粒直收现场测产。结果显示,“陕单636”“陕单650”“陕单620”亩产均超过1000公斤,最高达到1035.72公斤;籽粒含水量最高为21.3%,最低为16.7%;破损率最高为2.77%,最低为1.75%。
专家组认为,在今年玉米生长中期遭受高温干旱、后期阴雨寡照的条件下,这些玉米品种表现出耐密抗倒、水分含量低、机收籽粒破损率较低等特性。
专家组副组长、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王璞说,中国玉米生产正在由高产向高效转变,由手工操作向机械作业转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选育出早熟耐密宜机收品种,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制约玉米生产发展的瓶颈。“玉米机收试验是陕西玉米生产的标志性转折,未来十年的玉米收获都将由此展开。”专家组组长、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科所研究员李少昆说。
薛吉全介绍,他们团队在陕西的3个生态区安排了10个百亩早熟耐密宜机收及配套技术示范田,“陕单650”“陕单620”和“陕单638”等机收玉米品种还参加了国家黄淮海机收组和陕西省春夏玉米区域试验。他表示,团队将立足陕西面向西北,通过品种、栽培技术和推广模式创新,带动生产方式变革。 (靳军肖力伟胡明宝)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7-11-28/2669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