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政策红利植调剂产业迎来发展机遇


现状:创新能力弱应用技术应提升

当前植调剂产业发展面临哪些问题?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员谭红指出,目前中国植调剂研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主要包括原始创新研发能力薄弱,新品种较少;生产技术水平低,生产成本较高;应用技术需要更大空间的拓展和提升,未来我们的方向必须要围绕研究植调剂(微生物源)可持续创新研发的技术,开发高效低毒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产品,进行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产业化开发及产品应用技术示范等,她再次强调植物生长调节剂是农产品生产的重要物质,化学农药减施是绿色农业发展的重大需求。

从市场层面看,“目前市场上出现不少以肥代调(隐性添加)类的产品,其造成的负面影响对产业发展不利”四川国光农化股份有限公司作物技术部经理张江文说。

“在实践中,尤其是在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中,暴露出人们对植调剂的科学认识问题。由于植调剂对时间、浓度、位置、使用方法,技术要求很高,所以对植调剂要正视问题,创新引领,规范管理,科学应用。要形成一条从生产、推广到应用的完整的监督管理体系。”王凤乐说。

中国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植调剂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农业大学段留生教授认为,植调剂的社会认知度和科普宣传还不够,对其不正确的认识影响了行业的发展。今后要加强宣传,引导公众正确认知和了解植调剂,同时要加强应用技术的普及,使其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做出更大贡献。

未来:技术服务、自主创新上下功夫

针对植调剂发展现状,未来产业如何发展,刘永泉提出四点建议:一是生产企业作为行业发展的主体,应重点在资源整合、技术服务和自主创新上下功夫。通过组建产业创新联盟等形式共同打造自主创新平台。二是做好行业自律,延伸产品服务。适应农药管理新要求,努力提升产品质量,规范产品标签及使用说明。加快植调剂产品在特色小宗作物上的登记,为农业种植生产提供优质高效的产品。此外,企业要做好品牌及优势产品的宣传推介工作。三是建议行业主管部门制定全行业的产业发展规划,引导行业有序发展,出台鼓励和指导植调剂产业发展的意见,从政府层面整体推动,通过政策导向和资金扶持,引导和鼓励行业兼并重组,资源整合,尤其是人才力量的整合。四是行业协会要进一步做好服务工作。深入一线调研,多关注行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同时,积极协调好科研单位和相关企业的优势资源对接。联合企业加大对使用者的培训,做好技术指导和科普服务工作。

中国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花荣军秘书长表示,协会将和行业权威专家一起,在协会传播委员会成员参与下做好植调剂科普及技术推广。

从研发方向上,谭伟明认为植调剂创制新产品一定要遵从生物调节剂和绿色高效化学调节剂的源头创新和全链条创新,应用新材料新技术,研制安全高效、精准靶向的新制剂,针对生产问题和需求建立新产品应用和配套综合技术。

作为产业发展主体,植调剂企业用实际行动推动产业发展。四川国光农化股份有限公司3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国植调剂的研发、生产、应用技术研究、技术推广及培训等工作;目前已获得植物生长调节剂原药和制剂登记证46个,日前成立作物调控技术研究院,加强针对成分及作物的应用技术探索和针对用户、经销商、管理者的植调剂知识培训。

重庆双丰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家永表示,该公司用120亩地组建一个植调剂产业园,正和多家科研机构和高校合作筹建研发中心,做好新产品研发,进行工艺改进。

据江西新瑞丰生化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金龙介绍,新瑞丰是全球最大的赤霉素原药制造商,未来企业要聚焦于作物、用户、产品,做好建立作物生长调节解决方案,为种植者提供技术服务、开发合理的产品组合,真正做到以农民的需求为己任。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植物生长调节剂 农业生产 黄瓜 品种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