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经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修订后的《饲料卫生标准》正式发布,2018年5月1日正式实施。新版《饲料卫生标准》作为强制性国家标准,以“最严谨的标准”要求,全面规定了包括黄曲霉毒素B1、赭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等在内的有毒有害污染物在饲料原料、饲料产品中的限量值。
部分限量值如下:
据了解,黄曲霉毒素B1是已知的化学物质中致癌性最强的一种,具有强烈的毒性,其毒性作用主要是对肝脏的损害。
赭曲霉毒素主要污染粮谷类农产品如燕麦、大麦、小麦、玉米、动物饲料和动物性食品(如猪肾脏、肝脏)等,是继黄曲霉毒素后又一个引起世界广泛关注的霉菌毒素。
玉米赤霉烯酮主要污染玉米、小麦、大米、大麦、小米和燕麦等谷物,是对种畜影响最大的霉菌毒素,引起系列与繁殖相关的障碍,容易给养殖带来巨大损失,世界各国对玉米赤霉烯酮在饲料中的限量标准有着相应规定。
那么,问题来了...
据赵久然介绍,玉米在生育中后期如遇不良环境条件易发生穗粒腐病,若贮藏过程中温湿度适宜,病害会进一步扩散,产生黄曲霉毒菌、赤霉烯酮、赭曲霉毒素、烟曲霉毒素及呕吐霉素等真菌毒素,不仅因果穗腐烂导致玉米商品性降低,对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极为不利,也严重威胁到人畜健康。
据世界粮农组织估计,世界范围内有25%的农作物不同程度受真菌毒素的污染。对我国玉米及其制品而言,由于受品种、环境、收获及仓储条件的影响,玉米及其制品受到真菌毒素的影响较为严重。
“真菌毒素对玉米品质的影响很大。”赵久然举例告诉记者,在玉米主产区内蒙古通辽市,有一张优质农产品名片儿——“通辽黄玉米”,它通过国家质检总局专家组的审核,通过了原产地标记注册认证。“这和它的地理优势、产量优势有关,但更重要的一点是,它的赤霉烯酮含量极低,几乎检测不出。”赵久然说。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7-10-23/266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