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中国农化服务模式可借鉴国外成熟经验


中国的农化服务始于上世纪50年代,是在人民公社的情况下为了科学种田而开展的。到了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全国供销总社等单位相继推出了很多农化服务措施。特别在80年代末期,我们出现过植物医院、庄稼医院,但是为什么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就销声匿迹了呢?关键就是生产规模太小。2005年以后,农业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测土配方施肥,由于我们过度偏重于数据的积累,而忽视了给农民提供面对面的服务。很多农民只知道测土配方施肥这个词,但他们并不知道能从中得到什么好处。

国外在这方面怎么做的呢?北美地区在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进行了一个全国性的、由政府组织的农化服务工作。一开始全部是由联邦政府负责经费,到80年代以后,每个州开始进行不同的转型,有些州全部私有化,有些州政府补贴一部分,社会组织补贴一部分,还有个别州是政府全部来运行。这也是我国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引进的BB肥概念,它的运行模式主要是农化服务和农资供应一体化,提供农化服务,还可以直接提供肥料,有的地方甚至直接施到地里面去。但我们只引进过来了它的产品--BB肥,它的技术模式没有引进过来。现在就需要一个专业化、社会化的组织来进行农化服务,既能提供

技术服务,又能提供产品,这在中国是一个更好的发展模式。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施肥 数据 积累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