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虾稻共作”真火了!


虾稻共作场景

虾稻共作场景

农民正施虾稻肥

农民正施虾稻肥

□本报记者吴俊生

题记

稻在水中长,虾在稻下游———这一动一静,铺陈出了稻田中最美、最灵动的画卷,而这也正是“虾稻共作”生态种养模式的生动写照。如今,虾稻产业风生水起:小龙虾供不应求,生态稻米受市场追捧,农民钱袋子越来越鼓……“虾稻共作”生态种养模式功不可没。“虾稻共作”提高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上,促进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经济效益显著;农药化肥的少用甚至零使用,有利于种养品种生态安全和食品安全,生态效益明显提高;实行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机械化生产,形成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眼下,正是小龙虾大量上市的季节,各地的龙虾节也开始轮番亮相,此起彼伏吆喝助阵。小龙虾的肉质弹牙鲜爽,加上麻辣鲜香的调料汁水浸润,在炎热的夏日配以冰爽的啤酒,那滋味别提多爽了!国人对小龙虾的喜爱超乎想象,以至于农业部专门委托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编写了《中国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2017)》。《报告》显示,小龙虾在2016年创造产值共计564.10亿元,经济总产值1466.10亿元,全产业链从业人员近500万人。不知不觉间,小龙虾已创造了千亿级的市场。

随着农产品价格的不断下滑,农作物种植的经济效益成为农民极为关注的问题。而水稻生产总体上产量增加、产值下降是不争的事实。据统计,种植水稻的亩利润仅为500元左右。如果把火爆的小龙虾与种植水稻结合起来,则从根本上提高了粮农的收益。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小龙虾被“热炒”的同时,也带火了过去很少听闻的肥料:虾稻肥。简单地说,虾稻肥也是一种专用肥,类似大家所熟悉的苹果专用肥、土豆专用肥等一样。但与之相比,虾稻肥的市场潜力更不容小觑,原因有两个:一是如今农民种什么都难赚钱,但“虾稻共作”却效益非常可观,面积急剧扩大,虾稻肥的市场容量不可低估;二是虾稻肥刚刚进入农资行业视野,与大小厂家一哄而上的其他专用肥相比,虾稻肥才是真正的蓝海。

潜在市场达6000万亩

所谓“虾稻共作”,就是养虾与种稻同时进行,一田两收。虾稻肥的潜在市场究竟有多大?根据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今年发布的中国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全国小龙虾养殖面积超过900万亩。小龙虾养殖方式一共有三种,其中稻虾综合种养占比高达七成,换算过来,虾稻共生种养结合的面积大约有630万亩。这也意味着,如此之大的面积都需要使用虾稻专用肥。

更重要的是,这个数字还在爆发式增长之中。湖北省潜江市是风靡长江中下游稻区的虾稻综合种养模式的发源地。记者查阅的权威数据显示,2014年,该县虾稻共作面积仅有13.5万亩,到2016年底,这一数字激增到31.6万亩。距离潜江不远的湖北监利县,2017年,全县虾稻综合种养面积达50万亩,而监利县能开发为小龙虾养殖的稻田估算在100万亩左右。

虾稻综合种养目前主要集中在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等长江中下游流域。据央广网的报道,全国适合虾稻综合种养面积占现有稻田面积的15%左右。而国家统计局2016年的数据显示,当年全国水稻播种面积达30162.4千公顷,如果按照15%的比例计算,适合虾稻综合种养的水稻面积高达6800万亩。

从目前的630万亩到6800万亩,这个潜在市场不可估量。

“虾稻共作”效益可观

推动“虾稻共作”面积激增最直接的指挥棒是经济效益。这两年,农产品价格普遍低迷,水稻、小麦、玉米等大宗作物自不必说,经济作物虽然好于大田作物,但种植风险极大,行情大起大落,一不小心就赔个底儿掉。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水稻 经济效益 饲料 现代农业发展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