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30年肥料定位监测试验回答“化肥减量、绿色增产”重大科学命题!


  赵秉强表示,30年的长期定位试验得出这样的重要结论:1.要想实现高产优质,必须走有机/无机相结合的科学施肥道路,100%施用有机肥,短期内作物不易获得高产、优质;有机肥氮素的环境风险小,磷素环境风险大,但过量施用有机肥氮素风险依然加大;黄淮海冬小麦-夏玉米农田有机/无机(1/2化肥+1/2有机肥)配合施肥,是破解高产施肥环境矛盾,实现高产优质、土壤培肥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有机无机结合,可实现氨挥发降低30%,氧化亚氮排放降低17%,硝酸盐淋洗降低43%,土壤有机质和全氮提高40%,土壤微生物量碳提高60%,磷素风险较单施有机肥平均降低60%。该结果无疑很好地回答了有机无机配合施用是实现“化肥减量、绿色增产”的科学命题。

  据了解,除了有机无机配合施用外,中国农业科学院新型肥料创新团队协同德州实验站,以“十年磨一剑”的精神,建立载体增效制肥新理念,创立了利用“生物活性增效载体”提升化肥产品性能与功能、开发高效肥料新产品的技术途径,开拓增值肥料新产业,研究发明的增值尿素、增值磷铵、增值复合肥料等系列新产品是实现化肥增效减量,破解高产施肥环境矛盾、实现绿色增产的又一战略途径。“通过增值肥料产品,改变了过去单纯依靠调控肥料营养功能改善肥效的技术策略,而是通过生物活性增效载体与肥料科学配伍,实现对‘肥料-作物-土壤’进行综合调控,更大幅度地提高肥料利用率的目的。”赵秉强说。

  考察团一行来到位于德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增值肥料绿色超高产创建示范田后,被眼前的小麦长势迷住了。陈萌山书记在麦田感慨地说:“这样的小麦高产场景真不多见。”据赵秉强介绍,增值肥料绿色超高产创建充分集成了增值肥料新产品、平衡施肥、高产品种、群体质量控制技术、病虫草害全程防控等现有先进技术,相比农民常规栽培技术,黄淮海平原冬小麦、夏玉米增产潜力可以达到25%-30%。2015年6月和9月,德州实验站增值肥料绿色超高产创建田经农业部专家组现场实打验收,小麦和玉米亩产分别达到789.1公斤和1004.1公斤,实现全年亩产粮食1793.2公斤,突破鲁西北地区粮食高产新纪录,为黄淮海地区大面积创建亩产吨半粮绿色超高产,提供了样板。

  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副司长陈友权考察了定位试验后表示,中国农业科学院德州实验站30年肥料定位监测试验很好地回答了有机肥如何部分替代化肥,对开展化肥减施,绿色增产具有重要意义,在引导公众正确认识化学肥料,避免妖魔化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定位试验中我们看到了,只有将有机肥与化学肥料合理配施才是最佳的选择。”陈友权说。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化肥 定位 施肥 施肥制度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