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索荣)5月5日,由中国生物工程学会、中国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会、中国作物学会、中国植物保护学会、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和ISAAA(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联合主办的农作物生物育种产业化高层研讨会在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所召开。2016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达1.851亿公顷,同比增3%;同时,生物学新技术不断涌现,尤其是在农产品风味、营养、品质改良等方面的进展,为消费者接受生物技术带来了契机,包括许智宏院士在内的众位专家对生物技术为中国农业作出贡献寄予厚望。
大会主席许智宏院士表示,粮食安全的界定应与时俱进,不仅是数量足够,更要改善营养健康,满足民众对食品多样性的需求。科学家对农作物的改良应更关注营养科学,要以满足未来农业需求为目标。
ISAAA董事会主席Paul Teng介绍,转基因作物在21年的商业化进程中,种植面积从1996年的170万公顷上升到2016年的1.851亿公顷,增长110倍。2016年,全球78%的大豆、64%的棉花、26%的玉米、24%的油菜都是转基因作物。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朱祯研究员认为,生物技术在农产品风味、营养、品质改良等方面的突出进展,或将为广大消费者接受生物技术带来契机。在5月4日ISAAA《2016年全球生物技术/转基因作物商业化发展态势》报告发布会上,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所张春义研究员说:“近几年来,除了已经非常成熟的转基因技术以外,又出现了新的生物技术,叫做基因组编辑或基因编辑,这一新技术的应用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利用基因组编辑技术,对人体营养健康有利的植物性状进行遗传修饰和改良。”他介绍,中国的植物基因组编辑工作处于世界领先地位。4年前,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高彩霞课题组在国际顶尖刊物上第一次报道,利用基因组编辑技术让小麦对白粉病产生抗性。
同时,美国等国将基因组编辑、重组等技术育种认定为非转基因作物。“至少全球有4个国家将基因组编辑技术视为不再进行特别监管的领域,这四个国家是:美国、加拿大、阿根廷和瑞典。还有很多国家在热烈讨论,是否对它减少监管。”Paul Teng说。
“2016年美国和加拿大防挫伤、防褐变马铃薯,美国防褐变苹果获得商业化批准并种植,消费者将能切身体会到生物技术带来的好处。”Paul Teng介绍说,这种马铃薯运用基因沉默技术,抑制了形成天冬酰胺和还原糖的酶的表达,降低了丙烯酰胺的产生量。淀粉食物在高温烹饪后会产生微量丙烯酰胺,丙烯酰胺有神经毒性作用。美国的新一代转基因马铃薯还抗晚疫病。
与转基因作物全球种植面积2016年创出新高形成鲜明对照,中国由于棉花面积大幅降低,转基因作物在全球的排名从第六位掉到第八位。不过,专家对生物技术在中国产业化的前景表示乐观:“因为任何一项新技术,只要它在生产上有它的作用,对社会、对经济、对人群有好处,最终总会走向市场,这是毫无疑问的。”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7-05-09/265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