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春耕探行-优势产区如何提升优势②:高产优质如何双赢?


4月6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二十九团,一台装有GPS卫星定位导航系统的大型播种机正在播种棉花。放眼望去,新品优质棉种、滴灌带、农膜构成了一道道银白色的线条,分外耀眼。
  由于水土光热资源的优势,连续20多年产量第一,奠定了新疆在国内棉花生产中无可撼动的地位,形成了“中国棉花看新疆”的格局。
  自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政策实施以来,虽然提质增效效果显著,但是新疆棉花行业依然难以摆脱种植成本偏高、产能过剩以及高品质棉花不足的状况。
  作为棉花的优势产区,如何发挥优势,将产业做强?业内人士指出,破解国产棉成本高、品质不高等问题,以提质为关键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才是必由之路。
  降成本、提质量迫在眉睫
  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数据,2016年新疆棉花总产达359余万吨、占全国的比重进一步扩大,达到67.3%,新疆不仅是我国最大的陆地棉产区,同时也发展成为唯一的优质长绒棉和彩色棉产区。
  棉花产业在新疆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产值约占农业产值的一半。全疆50%以上的农户种植棉花,植棉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5%左右。在南疆,更是90%以上的县种植棉花,植棉收入是当地群众重要的收入来源。
  但对新疆棉花产业而言,仍然存在诸多挑战。首先,世界一些适宜种植棉花的国家和地区均大力发展棉花生产。新疆棉花不仅要面对美棉、澳棉等发达国家现代高效棉花生产方式的竞争,还要抵御其它一些地区低成本棉花生产带来的强劲冲击。
  由于生产规模小、生产单元分散等因素,先进的植棉技术在新疆的应用受到一定制约。就机械化水平来说,根据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统计,2016年兵团机采棉面积650万亩,棉花机采率72.9%。但从地方植棉情况来看,由于土地集约程度较差,棉花采摘还是以手采为主。
  目前,新疆地方手摘棉种植总成本达每亩2100元以上,其中人工采摘的劳动力成本,已达到总成本的50%以上。同时,化肥、水费、油料等物化投入也增长较快,生产成本快速增加对新疆棉花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形成了一定制约。
  2014年,实行3年的棉花临时收储制度退出,取而代之的目标价格改革试点旨在让棉花回归市场定价。几年来,价补分离机制正在逐步形成。但是棉价下跌,也让棉农增收承压。与此同时,随着国内纺织企业转型,棉花产业链的下游对高品质的棉花需求量不断加大。但高品质的棉花产量不高,有效供给难以对接需求,成为新疆棉花产业的发展瓶颈。降成本、提质量已是迫在眉睫。
  规模经营打底,提高机械化水平
  “手采棉成本太高,今年要按照机采棉的标准种植。”正值春播,阿克苏地区新和县种棉大户李晓林的计划与往年有所不同。作为植棉大户,他有2000亩棉田,做到机械化并不难,“但一些散户就很难做到,每家的地都不多,大型机械进地不划算不说,有的根本转不开身。”
  李晓林提出用土地适度流转的方法提升棉花种植规模,“我也是承包别人的土地,才能连成片,方便机械化种植。”据了解,新疆的土地流转工作正在稳步推进。
  同时,农业机械的研发也是亟须解决的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学庚介绍, 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是一项复杂的技术体系,难度和工作量特别大。美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已实现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由于新疆土壤气候条件、农艺栽培技术与上述国家相差很大,国外成熟的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不能完全适应新疆的要求,“我们的棉花生产机械化技术研发还有不少路要走。”
  记者从新疆农垦科学院了解到,陈学庚负责的“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关键技术及装备的研发应用”项目成果已在新疆大规模应用。专家称,这一项目构建出适应新疆特点的棉花全程机械化技术体系,对提升全国棉花生产机械化水平,提升我国棉花产业国际竞争力意义重大。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种子 土地 品种 规模小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