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玉米行业正面临着一场“硬仗”。
4月19日,中国淀粉工业协会联合艾格农业发布《中国玉米市场和淀粉行业年度分析及预测报告》(下称《报告》)。
2016年是我国玉米市场化改革元年。这一年,玉米政策取消临储收购,转而实施“市场化收购+补贴”的新政策;调整种植结构,减少非优势产区玉米种植,2016年就实现了3000万亩玉米种植面积的调减目标;加大对玉米深加工及饲料企业的补贴力度以促进玉米消费等。
但是,受种植面积调减以及生长期不利天气影响,玉米产量下降。
《报告》称,2016年中国玉米种植面积3676万公顷,同比下降3.6%;单产水平尽管有所提高,但是黑龙江、内蒙古部分地区玉米生长期中遭遇干旱、台风、暴雨、降温等灾害,导致当年玉米产量同比下降2.2%。
《报告》还提到,进口管制力度的加大,使得玉米及替代品进口规模下降近40%。
临储政策取消后,国内玉米价格持续走低,进口玉米及替代品价格优势不复存在。此外,玉米、高粱、大麦等被列入自动进口管理,对进口DDGS(玉米干酒糟及其可溶物)也采取了“双反”措施,玉米及替代品进口减少。
《报告》显示,2016年我国玉米及替代品进口规模2529万吨,折合玉米进口约2220万吨,同比降38%。其中,DDGS、大麦进口量同比降幅均在50%以上,高粱、玉米进口规模下降30-40%。
《报告》还提到,2016年中国玉米需求总量达到1.91亿吨,比上年增加近2500万吨,增幅15.0%。2016年,国内玉米市场价格经历了“平稳-缓慢下跌-大幅下跌”的变动过程,2016年全年玉米市场年度均价为1911元/吨,比上年的2314元/吨大幅下调17.4%。
对于2017年的中国玉米市场,《报告》预计,玉米种植面积将继续下降,尤其是东北玉米种植面积降幅将超过1000万亩。玉米消费总量继续提高,饲料及深加工玉米消费增幅均较大,预计将有1800万吨的增长空间,增至2.09亿吨。
此外,缺乏明显价格优势的进口玉米,其进口量将继续下降,而国内玉米库存高企,消化难度大,出口也将成为降低储备玉米库存的重要方式。至于玉米市场价格,将低于上年。
在发布会上,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分析预测部处长李喜贵称,当前玉米市场的供求关系正在持续改变。通过调结构、增需求、挡进口、增企业库存,玉米供求关系已经从供求宽松向供求偏紧发展,为去库存创造良好条件。去库存总体思路还得要抵住进口和随行就市。
2017年调结构幅度稳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一季度经济形势预计,据全国11万农户种植意向调查显示,2017年全国稻谷意向种植面积减少0.3%,小麦减少0.8%,玉米减少4.0%,大豆增长8.1%,棉花减少0.7%。2017年玉米面积减少2200万亩,大豆增加870万亩左右。
另外,李喜贵提到,玉米价格处于底部回升。随着粮食价格的洼地价值,玉米和稻谷改革后的机遇决定未来3-5年的投资机会,1300元/吨已为大底,从底部到牛市过程中,更多为结构性机会。
至于淀粉行业,《报告》称,2016年淀粉工业协会统计淀粉产量为2356万吨,创历史新高,同比增幅9%。其中玉米和甘薯淀粉产量增加,增幅分别为10%和7.8%。木薯、马铃薯和小粉淀粉产量减少,减幅分别为3%、19%和26%。
《报告》预计2017年玉米淀粉产量增至2450万吨,同比增长8%左右。玉米淀粉需求量预计达到2350万吨左右,同比增加100万吨,增幅约4%。
在临储收购政策取消、玉米去库存的背景下,2017年玉米市场价格难有明显上涨,玉米淀粉生产成本将整体下降。2017-2018年,玉米加工产能新增近千万吨以上;玉米价格逐渐回归市场,与国际接轨,出口竞争力会不断增强,全行业生产会平稳,利润向好。淀粉出口13%出口退税的作用将更加显著,人民币贬值进一步增长玉米淀粉的出口竞争力。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7-04-20/2649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