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氮肥:冬天已至春天不远


根据氮肥工业协会的调查,目前投产运行的合成氨生产企业数量以煤头企业为主,占总产能的四分之三强(75.5%),其中无烟块煤(型煤)固定层间歇气化合成氨产能占总产能的40.3%,新型煤气化合成氨产能占总产能的35.2%(三分之一强),天然气合成氨产能占总产能的五分之一左右(21.1%)。

全国有128家采用无烟块煤(型煤)固定层间歇气化技术的合成氨生产企业,分布在全国19个省市,合成氨产能达到2729万吨/年,其中山西、山东、湖北、河南、河北5省合计产能占无烟块煤(型煤)固定层间歇气化合成氨总产能的近70%。另外,62家采用新型煤气化技术的合成氨生产企业,分布在全国20个省,这些企业的产能达到2380万吨/年,其中内蒙古、山东、江苏、安徽、河南五省的新型煤气化合成氨产能占全国新型煤气化合成氨总产能的51.7%。而另一方面,全国47家天然气合成氨生产企业分布在13个省,合成氨产能达到1429万吨,四川、新疆、内蒙古、重庆四地的合计天然气合成氨的产能占全国的67.6%。

2015年以来,停产或退出的固定层间歇煤气化合成氨产能集中在江苏、山东、河北、河南、湖南等省,停产或退出的企业数占此种工艺停产或退出企业数量的69.7%,产能的75.2%。同时,全国39.8%的天然气合成氨产能处于停产或将被迫退出状态,2015年以来,已经明确退出的装置产能、停产半年以上的装置产能和停产半年以内但今后恢复生产可能性较小的装置产能共计15家企业158.1万吨,占天然气合成氨企业数的24%、产能的10%。

与其说2016是氮肥行业的亏损之年,不如说是产业的调整之年。亏损的打击之下,能够坚持的企业还在顽强坚持生产着,不能坚持的大概也开不起来了。优胜劣汰,2016年秋天氮肥产业在市场这只无形之手残酷的运作之下,无奈而大幅度地进行着结构调整。

“去政策”之年

2016年,与去产能同步而来的是化肥行业的“去政策”,是氮肥行业走出政策怀抱的重要一年。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2015年发布的《关于降低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和工商业用电价格的通知》,逐步取消化肥电价优惠,化肥生产用电执行相同用电类别的工商业用电价格,2016年4月20日起全部取消电价优惠。而2016年国家发改委发出通知,明确自11月10日起,全面放开化肥用气价格,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化肥用气价格全面放开后,除少数涉及民生的居民用气外,80%以上非居民用气价格由市场主导。其中,50%左右实现完全市场化,30%左右由企业在框架范围内协商确定。”

化肥行业告别了优惠电价格、优惠天然气价格、优惠铁路运输价格,同时,公路运输价格也在严厉的查超行动中。

从化肥工业走上中国工业舞台开始,就一直备受国家政策的呵护。这也可以理解,在一个“一穷二白”、化肥工业几乎为零的国家,百姓吃饭是头等大事,肥料生产也同样是头等大事,没有化肥,就没有这些年的农业连年丰收和国家安定祥和。所以就有了延续多年的化肥优惠用电价格、化肥优惠天然气价格、化肥优惠运输价格等等。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化肥生产的形势发生了变化,从产品严重匮乏到产能严重过剩,经济环境必须去适应新的形势。2016年,优惠政策没有了,以往的成本环境彻底改变,一些企业确实因此跌入了低谷。据说,仅4月份电价优惠的取消,就让一些企业尿素吨成本上升百元以上。

按照今年9月中外化肥企业CEO高峰论坛上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李寿生会长的报告,2015年天然气气价、电价和运输价格相比2010年分别上升了56%、42%和65%。而中国氮肥工业协会也表示,2016年协会的主要工作一方面是奔赴于国家各管理部门之间,为企业争取政策扶持。但是,在环保、去产能、可持续发展、资源保护等前提下,政策保护的回归基本已经无望,氮肥行业不得已彻底走出了政策庇护。

春天还会远吗?

2016年对氮肥行业来说,确实寒透肌骨,但寒风也是一把双刃剑。在成本上升、价格下降的现实面前,企业用尽最后的“洪荒之力”去拼,具备资源优势、技术优势、成本优势的企业存活了下来。在市场这只无形之手的运作之下,氮肥行业多年努力的产业结构调整,切实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以煤为原料的产能比重进一步提高,西部煤资源地产能进一步增加,大型装置替代中小型装置,更重要的是新型煤气化技术的合成氨产能唱了主角。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氮肥 化肥 尿素 气化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