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开启国产磷复肥“以产顶进”2.0时代三宁“小目标”:先挣10个亿


  11月4日,第十七届国产高浓度磷复肥产销会在南京举行。作为本届展会的官方活动之一,由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中国化工报社《农资导报》、湖北三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联袂举办的开启国产磷复“以产顶进”2.0时代暨三宁金钛能硝基肥取代进口成果发布会引起参会代表的广泛关注,来自农业部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中国氮肥工业协会、中国化工报社的相关负责人,以及全国磷复肥企业代表和农资经销商560人见证了启动仪式。

  十七年前,作为国家“以产顶进”的政策举措之一,国产高浓度磷复肥产销会首次亮相,当时的目标是要把进口产品“赶出去”,振兴民族化肥工业,保障量的供应;十七年后,“以产顶进”在磷复肥产销会上再次成为热词,但它有了全新的目标,这就是要对进口的高端肥料说“不”,要在品质和服务上与进口品牌全面比拼,谓之“以产顶进”2.0。

  近些年,国内每年进口的高端复合肥超百万吨,进口肥价格远远高过国内,中国农民为此每年额外支出了10亿元之巨。“我们先树立一个小目标,就是先帮助中国农民把这10个亿挣回来,让他们用上性价比更高的国产高端肥。”三宁化工副总经理毛国斌在启动仪式上如此表示。

  从1.0到2.0

  “以产顶进”的政策,曾经为中国磷复肥工业的飞跃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修学峰说,上世纪90 年代末,化肥工业尚不能自给,尤其是磷复肥,除了总量不足外,产品结构也不合理。农民中流行一句谚语:一靠天,二靠地,三靠美国老二铵。为了改变长期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提高国产磷复肥的占有率,经过协会提议,当时国家经贸委和国家石化局在全行业开展“以产顶进”工作。除了给予政策支持,同时举办了首届国产高浓度磷复肥产销会,宣传国产品牌,推进农化服务工作开展。十多年来在全行业共同努力下,国产磷复肥经历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净进口到净出口的发展历程。

  在“以产顶进”的推动下,中国目前已是全球化肥第一大生产国和消费国。时至今日,国产磷铵的产能比90年代末翻了三番,中国不仅打败了美国二铵,而且把产品卖到了美国,卖到了全世界。

  但是,磷复肥行业遇到新的发展瓶颈。中国化工报社副社长张健秋在发言时指出,尽管国内产能严重过剩,但在高端复合肥领域,国外产品和品牌仍然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从侧面折射出中国化肥工业技术创新的短板。海关数据显示,2015年1~12月,中国进口三元复合肥146.16万吨,金额约为8.3亿美元。进口肥每吨售价一般比国产同类产品高出1000元左右,折算下来,中国农民承担了大约10亿元的额外支出。

  正如中国氮肥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高力所言,在老一辈化肥人的努力下,“以产顶进”的1.0历史使命已经完成,但“以产顶进”2.0的任务还重任在肩。在每年100多万吨复合肥的进口量中,相当一部分是硝基复合肥。高力说,由于历史原因,中国硝态氮的发展受到阻碍,未来工作任务是发展含硝态氮肥,包括两个方向:一是发展硝基复合肥,比如三宁金钛能;另一个就是发展液体硝酸铵溶液和液体三元复合肥。“十二五期间,硝基复合肥发展已经进入快速阶段,目前已经有近2000万吨硝基复合肥产能,客观上,虽然量上去了,但是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还有一些差异。”高力认为。

  今年3月开始,中国化工报社《农资导报》、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和三宁化工三方联手,在全国范围内发起了与国外知名品牌肥料比质量、比效果和比价格的万亩金钛能硝基肥对比示范田活动,三宁化工更是发出了“挑战进口、舍我其谁”的誓言。

  谈及发起这一活动的缘由时,三宁化工董事长李万清在启动仪式现场如此表示:尽管中国磷复肥工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当前也存在不少问题,如高端肥对外依存度高,企业创新能力不强,自主知识产权专利技术少,没有打造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品牌等。近年来,三宁公司与行业内磷复肥领军企业一道,致力于解决磷复肥存在的现实问题,在高端肥料领域做了比较多的实践,并形成了一定的成果。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化肥 氮肥 作物科学 数据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