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业绩报告不是最后一根稻草


编者按

在农产品产业链条上,从上游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供应,到种植管理和技术服务,再到下游农产品销售等,牵一发而动全身。以棉花产业为例,近10年来种植规模不断萎缩,似多米诺骨牌引发了产业链的一系列变化,尤其以棉花种子为主业的种企生存不易。然而,单一主业种子企业转型多元化之路并不平坦。

目前国内9家种业上市公司中,除了万向德农明确以玉米种子为主业,隆平高科、登海种业、敦煌种业、农发种业等8家都涉足两个以上的作物领域。2015年隆平高科收购天津德瑞特种业80%的股权,完成了在水稻、玉米、蔬菜等业务的布局。农发种业4年间9次投资、收购,实现麦种销量第一,玉米、水稻销售额全国前十,切入农药行业,推进“种药肥一体化”战略。登海种业相继在内蒙古、陕西、河南等成立子公司进行布局。并购整合是国内外种业公司聚集优质资源、多元化经营的重要方式。尽管规模不断扩大,国内公司的规模和实力依然与国际种业巨头不在一个数量级。

种企登陆新三板的热情非常高。目前主板上市公司只有9家,而仅2015年一年密集挂牌的新三板种企就有18家,2016年又有数家企业挂牌。新三板为中小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开通了便利之门,不过,以短期盈利为目标引入社会资本,会加大企业的风险。2014年登陆新三板的鑫秋农业就是一个贪多求大而致资金链断裂的现实案例。


6月30日19时51分,鑫秋农业“压哨”发出全国最后一份新三板企业2015年年报,7分钟后,鑫秋农业主办券商不承认年报有效性的公告随之发出。一时间,鑫秋农业成为种业界的热门话题,其焦点是:鑫秋农业成为国内资本市场首个主办券商不承认上市公司年报的案例;会计师事务所不发表意见;总经理辞去财务总监职务,并以董事身份对财报投弃权票;2015年半年报中营收总额高于2015年年报中营收总额;拖欠短期贷款被法院查封资产;2015年10月时盈利2000万,到年底竟亏了1.1个亿……

然而,压跨企业的远不止是年报诚信这根稻草,奇葩的数据和一连串反响背后,折射的是当前棉花产业艰难、种业企业日子亦不好过、鑫秋农业贪多求大而致资金链断裂……这一振聋发聩的警钟,不仅仅是对棉种企业,更是对玉米等种企敲响。

成也棉种败也棉种

鑫秋农业位居山东省棉种企业前茅、全国棉种行业龙头企业之一。鑫秋农业成立于2001年,拥有13个良繁农场,占地7万亩,自育连同买断生产经营权的棉花品种共10余个。2013年4月,该公司获得农业部颁发的种子生产及经营许可,并获批建设“育繁推一体化”项目。鑫秋农业还获评“中国种业信用骨干企业”“中国种子行业信用评价AAA级信用企业”“山东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山东省优秀民营科技企业”“山东种业十大品牌民营企业”等称号。2015年5月19日,鑫秋农业在新三板挂牌。

   不过,光环无法掩盖其资金断链的难题,仅仅挂牌一年,鑫秋农业就从“天上”被打入“地狱”。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实际上隐患早已埋下,不过因年报而全面爆发。

据了解,自2014年12月以来,鑫秋农业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夏津县支行贷款5000万元,其中4398万元出现逾期。在该行向法院申请诉讼保全之后,德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查封了鑫秋农业等额财产。鑫秋农业2016年6月24日发布无法偿还银行借款公告。

资料显示,2012~2015年鑫秋农业实现营业收入2.06亿元、2.08亿元、2.06亿元、8485.12万元,2012实现净利润4349.52万元,2014年缩减至755.23万元,2015年亏损1.10亿元。公司经营业绩急速下滑。

尽管业绩已经明示问题越来越严重,鑫秋农业依然漠视市场棉种需求不足的现实,匆匆上马“育繁推一体化”项目。农业项目投入大、风险高、周期长、见效慢,虽然鑫秋农业有着十几年的积累,“育繁推一体化”项目建设仍面临巨大的资金缺口;挂牌定增资金的注入,让停工的“育繁推一体化”项目继续建设,但资金断链的风险已经埋下。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玉米 种子 数据 品种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