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结构性产能过剩 玉米深加工如何转型


此外,玉米加工企业对玉米芯、秸秆、苞叶等副产品加工利用率不高,环保设备投入资金量大等问题也制约着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地方政府应立足产业现状,出台针对性扶持政策,推进玉米加工企业联合、集群、园区化发展,共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效益。”李传府说。

为企业“减压”提振玉米深加工业

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我国玉米深加工行业实际玉米消耗量约5200万吨,占当年玉米总产量的23%。其中玉米用量最大的是淀粉糖(醇)行业,玉米用量约1600万吨,其他依次为商品淀粉、玉米酒精、氨基酸、有机酸、抗生素、酶制剂、微生物多糖等。

大型企业加工量占四成实施多品种、差异化发展

我国玉米深加工主要集中在山东、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河北、河南、安徽、辽宁等地。山东是玉米深加工规模最大的省份,产品种类也最多,产值超百亿元的玉米深加工企业集团有3家在山东。

目前我国玉米深加工年销售收入50亿元以上的有7家企业,这7家企业2015年玉米加工量占全国总加工量的比例达到40%左右。这些大型玉米深加工企业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实施多品种和差异化发展战略,以求在市场竞争上保持自己独特的优势。从发展预期看,未来通过企业并购等途径,50~100亿规模的大型企业数量或将有所提升。

核心技术水平不高企业成本压力增大

目前,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第一,潜在新产品多,但投放市场受法律、法规限制较大。在目前经济形势下,由于食品及保健食品刚性需求的特点,驱动科研院所积极开发各类功能发酵制品以及相关联的终端消费产品,研发活跃。但由于食品安全法对市场准入要求越来越严格,使得新产品上市路程漫长,极大影响了企业开发新产品的积极性。

第二,核心技术水平亟待提升。影响我国玉米深加工业整体快速、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一些共性技术、工艺和装备上的制约,虽然我国发酵技术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少数大宗发酵产品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影响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水平与国外仍具有一定的差距。尽管近年来研究开发投入比例明显增加,但与国外企业相比仍显不足,即使是我们的龙头企业也无法与国际跨国公司比肩,导致我们的关键技术和装备创新力度相对较弱,新兴产品比例相对较低。

第三,成本压力持续增加。随着今年国家玉米临储政策的改革,这几年一直困扰玉米深加工行业发展的玉米原料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但同时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资源能源消耗的要求越来越高,环保投入持续增加,劳动力成本也在不断攀升。成本的增加使得产品对外出口受阻,企业发展压力不断加大,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行业的发展速度,同时也加剧了行业的洗牌。

建议出台优惠政策支持行业渡过难关

针对目前行业的问题,提振国内玉米深加工、促进玉米去库存,建议:

适度放开玉米加工产业限制。国家于2007年发布的《关于促进玉米深加工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已经实施近10年,许多条款已经不适应当前的发展需要,如行业准入方面的诸多限制条款(项目建设核准、产品结构调整方向、企业资格等)以及用粮规模控制比例等,急需对其进行修订,取消部分不适用条款,真正让市场来充分配置产业资源,以进一步降低生产企业的各类成本,变严批为严管,采取严格的法律手段禁止污染超标企业运营。

给予玉米深加工企业以税收优惠。对玉米深加工业实行增值税减免或者先征后返的税收优惠政策,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促进玉米深加工行业的稳定发展,以保障农民种粮利益,促进农民增收。

鼓励玉米加工产品出口。在目前情况下,增加玉米加工产品的出口退税,以提高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份额,增加玉米消耗量。玉米供求平衡后可灵活调低出口退税,作为调节手段之一。

制定保障农民收入和种植积极性的补贴政策。如实施目标价格补贴、适度提高农业种植土地补贴,尽量降低农业种植成本等。

米深加工产品的市场前景

目前我国玉米深加工产品种类多达百余种。主要产品有淀粉糖、氨基酸、有机酸、多元醇和玉米酒精等几大类。

淀粉糖行业仍有潜力

目前,我国淀粉糖年产量1200万吨,居世界第二,出口量占总产量的约10%。技术水平达到世界先进,产品质量稳步上升,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玉米 淀粉 发酵 核心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