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限时啃下最后的“硬骨头”


    重庆市扶贫办主任刘戈新说,我们的着力点是抓住“精准”,精准识别哪些人需要扶,精准明确哪些部门去帮扶,精准配套系列政策举措,在生态扶贫搬迁、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转移就业、教育医疗、低保“兜底”、金融服务等方面精准发力,调动各方力量,形成专项扶贫、专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大扶贫开发格局。

    这是一份厚重的责任担当。

    扶贫政策到不到位、工作落不落实,要看干部作风实不实、严不严。重庆着力激发脱贫攻坚内生动力,从政策支持、考核评价、绩效挂钩等方面,调动和增强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创造性和能动性,对脱贫人口多、脱贫效果好的区县,在政策上给予重点扶持,鼓励“各显神通”抓扶贫,做到干部群众用对劲,贫困群众真脱贫。

    “脱贫摘帽必须实事求是,成熟一个摘一个,决不允许揠苗助长。”重庆要求当地纪检、监察、督查部门共同跟进,对目标任务落实不力的,对项目资金严重不落实、“跑冒滴漏”的,对“造盆景”、讲大话搞“政绩工程”的,对“假脱贫、被脱贫、数字脱贫”的,进行严肃问责和查处,让各级干部真正把贫困地区群众放在心上,把扶贫脱贫的责任扛在肩上。

    搬下山既要富口袋又要富生态

    因时因地整合政策,高山生态扶贫搬迁重大决策在群众期盼中呼之而出,实现了山区贫困群众就近就地搬迁,从根本上斩断“穷根”

    巍巍青山,悠悠碧水。地处长江中上游的重庆,肩负着保护一江清水向东流的国家战略。

    而这些保护区多处于高寒边远山区、深山峡谷和石漠化地带,有些地方甚至根本不适宜居住,破坏性耕作给生态保护带来直接威胁。

    既要使山区群众如期脱贫,又要保护两岸青山和一江清水,这考验着各级党政干部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重庆直辖以来,紧抓扶贫工作不放,通过异地扶贫搬迁、生态移民等方式,使贫困人口减少了一半。

    这些年,容易搬的和好搬的已经搬完了,剩下的是最难解决但又必须解决的“硬骨头”。这部分人贫困程度普遍较深,乡土情结重,不愿意搬迁到离家远的地方。如果他们继续留在山上,仅靠那点山地,要实现同步小康根本没可能。

    思虑再三,一场宏大的扶贫方式变革在群众的期盼中孕育而生。

    2013年,重庆在整合原有异地扶贫搬迁、生态移民、财政专项扶贫搬迁、农村危房改造等基础上,作出实施高山生态扶贫搬迁的战略决策,并将此作为集中力量解决突出贫困问题的头等大事和25件民生实事之首,计划用3年时间搬迁50万人,从根本上斩断“穷根”,促进贫困人口走上自我发展、脱贫致富良性循环之路。

    安土重迁,对于祖祖辈辈生活在山里的贫困群众而言,搬迁绝非易事。

    “搬与不搬,充分尊重民意,由群众自己说了算。”搬迁原则十分明晰,一切以群众得实惠为根本前提,坚持“政府引导、群众自愿、因地制宜、因户施策”,不搞强迫和行政命令。

    搬迁工作正式开始前,重庆做过扎实的摸底调查,从对象认定、实施程序、安置方式、资金筹措、目标考核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强化“精准”理念,防止搬富不搬穷、搬近不搬远。

    摸底结果是“民心所向”,第一次对区县的摸底调查,愿意搬迁的贫困群众就达到141万人。

    “做梦都想搬离穷地方!”在重庆黔江区濯水镇甘家坝搬迁安置点,村民冯锦非常满意迁入的新居,“再不像以前住在山里,山高路远不通电,土坯房一下雨就漏水,种点苞谷还被野猪拱了,孩子上学,单趟就要两三个小时,做什么事情都不方便。”

    搬迁搬的是民生,暖的是人心。往哪里搬、钱哪里来、房子怎么建、政策如何配套……这是必须解决的一系列问题。

    重庆统筹“10个指头弹琴”,从搬迁补助、房屋建造、户口迁移、安置点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强化扶贫搬迁政策,建立部门领导分片联系制度,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面督查,研究解决搬迁中的具体问题。

    各区县、乡镇编制具体的操作性实施方案,对搬迁农户逐户规划,帮助他们选择合适的安置方式,制定可行的筹资办法,全市形成了市级有总规、区县有详规、乡镇有方案、农户有“明白卡”的规划实施体系。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高山 识别 传统农业 群体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