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限时啃下最后的“硬骨头”


限时啃下最后的“硬骨头”

——重庆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 2015年12月23日  01 版)

    图为渝东北城口县岚天乡大洪坝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安置点。

    本报记者唐园结邓俐黄朝武简承渊

    隆冬时节,地处武陵、秦巴深山的渝东南、渝东北地区云雾缭绕、白雪皑皑。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在《桃花源记》里,将此境地描绘成一片美丽和谐的世外桃源。

    然而,现实中“桃花源”所在的武陵山区,与秦巴山区一样,高山林立、沟壑纵横,地理条件复杂,人居环境恶劣,耕地、水源等资源性矛盾突出,千百年来与贫困相伴,“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

    民谚“养儿不用教,酉秀黔彭走一遭”“山高路陡土地薄,又缺吃来又缺喝”等,反映的便是重庆这片高寒山区老百姓生活的艰辛不易。

    面对祖祖辈辈挥之不去的贫困,性格火爆而坚韧的重庆人奋发图强,决意扭转命运。在全国扶贫攻坚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重庆从上到下咬定青山不放松,立足五大功能区战略定位和自身贫困特点,誓以决绝恒心和坚定毅力“限时打赢”脱贫攻坚战,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贫困地区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贫困群众生产生活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日前,记者深入重庆山区探寻脱贫攻坚壮举,目睹了山里山外的新变化新气象,感受到了干群凝心聚力、合力攻坚的豪迈气势。

    解决“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

    精准发力,调动各方力量形成专项扶贫、专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脱贫攻坚只赶前不延后,要在西部地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出门就是山,土地在山间。点的是灯灯角,睡的是苞谷壳……”重庆贫困山区,绵延大山如同道道栅栏,贫困出不去、富裕进不来。

    重庆农村大、山区广,是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38个区县版图中,有14个国家级贫困区县、4个市级贫困区县,贫困面之大、脱贫任务之重在直辖市中绝无仅有。扶贫开发是直辖之初中央交办重庆的“四件大事”之一。

    这是一次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

    党的十八大以来,重庆深入实施五大功能区发展战略,把扶贫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一张蓝图绘到底”,按照中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不断加大扶贫力度,确保如期完成“2017年基本脱贫,2018年打扫战场”的攻坚目标,即18个贫困区县全部“摘帽”、1919个贫困村整村脱贫、165.9万贫困人口全部越过扶贫标准线。

    “实现贫困人口如期脱贫,是我们向全市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孙政才说,中央高度重视扶贫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从战略和全局高度,深刻阐述了扶贫开发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重庆每一名干部都要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更有效的措施,加快推动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

    “要在西部地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成扶贫攻坚任务只能赶前、不能延后。”重庆目标明确、意志坚定。

    方向已明,冲锋号已响,刻不容缓。重庆各区县形成了共识:贫困人口是重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短板,扶贫攻坚是“底线性”工作,这块“硬骨头”无论多硬都必须啃下,这场硬仗无论多难都必须限时打赢。

    这是一盘庞大的民生棋局。

    “啃硬骨头就要瞄准贫困,找准穷根,集中力量,精准下药。”重庆市副市长刘强说,根据区县功能区战略定位,市里制定了“1+1+13”的扶贫攻坚政策体系,即《关于集中力量开展扶贫攻坚的意见》、《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实施意见》以及13个方面的配套政策和实施方案,科学安排脱贫时序,把任务分解到每个部门,把责任落实到每个区县,将年度目标细化到村户,决不落下一名贫困群众。    

    

    脱贫攻坚是全局性的系统工程,关键是要解决“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的问题。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高山 识别 传统农业 群体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