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质量上去了,农村剧不怕偶像不来


质量上去了,农村剧不怕偶像不来

( 2015年12月16日  03 版)

    蒋培玲

    在刚刚结束的第七届新农村电视艺术节优秀农村题材电视剧“金牛奖”的评选中,《马向阳下乡记》、《老农民》、《平凡的世界》等农村题材电视剧成为最大赢家,而以吴秀波、冯远征、陈宝国、王雷、袁弘、李小萌为代表的一批偶像明星的“进村入户”成为最大亮点。

    据统计,吴秀波主演的《马向阳下乡记》开播以后收视率始终稳居同时段全国第一,《老农民》播出时始终处于收视率全国三甲之列,就连没有任何大牌参演的农村剧《满仓进城》也是连续10天夺得同时段的全国收视冠军。这些剧不仅卖座,同时还获得观众大赞,清新、正能量、诗意、情怀……有人不禁会问,在众多大成本、大制作的偶像剧和古装剧的“围堵”下,这些生长于土地的农村剧缘何会火?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因:

    一是偶像加盟带来清新风,号召力。过去一段时期,农村剧一直以写实主义的苦情剧为主,如“农村三部曲”——《篱笆·女人和狗》、《辘轳·女人和井》、《古船·女人和网》,单调沉闷;到了近几年,以《刘老根》、《乡村爱情》系列为代表的农村剧则极度娱乐化农民。吴秀波、冯远征、佟丽娅等偶像明星参演《马向阳下乡记》、《老农民》、《平凡的世界》,虽然曾经遭到一些人的反对,说年轻、时尚、前卫的造型根本不符合农民形象,但殊不知这些农村剧却以这种独特的开创性,摆脱了以往农村剧类型化单一的困境,带来一股清风,将农村剧推向多元化发展方向。明星利用自身号召力,一方面吸引了大批对农村剧无感的观众,让大家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农村;另一方面也为农村观众打开一扇窗,让他们看到农村以外的花花世界,由此引发思考。

    二是制作精良成就好口碑。过去,多数农村剧是低成本,资本不够往往导致作品的“廉价感”,最终乏人问津。反观这些既叫好又卖座的农村剧,除了力邀名编剧、名导演加盟,无不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如《马向阳下乡记》投资接近6000万元;《老农民》更是斥资1.5亿,剧组在废弃工厂中花几个月搭建了一个微缩的农村小镇,再现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生活场景;《平凡的世界》号称总投资1.2亿元,筹备历时7年之久,将路遥笔下的陕北农村极致还原,从农民居住的窑洞到小小的针线盒,剧组几乎重建了戏里的村庄和县城,全部花费超过千万元。试问这样用心打造的电视精品,观众怎会不爱?

    三是内容创作扎根生活、接地气,充满正能量。一部好的影视剧能否成为经典,关键在于它能否体现对现实社会的观照。“农村三部曲”能够成为经典,原因在于它建立在对社会变革基础上,反映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后的中国农村变迁,是对当时农村人际关系中的悲欢离合与道德坚守的一个观照。但是时代进步了,农村发展了,有的新农村更是建得让城里人都“羡慕嫉妒恨”。然而荧屏出现的诸多中国农民依旧是贫穷落后的代名词,一些都市题材电视剧中,农民不是长着一副老实好骗的憨像,就是尖酸刻薄的嘴脸,可以说,在当下的娱乐氛围里,农村是一个被任意改编的对象,甚至有些以农村人自居的作品也在很大程度上通过某种矮化或土化农民来搏取观众的廉价笑声。这样的电视剧只能加深城里人对乡村的刻板印象,更不被当下农村人所喜欢。

    以《马向阳下乡记》为代表的农村剧,在某种程度上从“面子到里子”都在改变“土俗丑”的审剧观念。面子上,从场景到演员的服装都不再沿用“怎么土怎么来”;里子上,则是不再以让农民不断卖丑当卖点,而是肯定农村的价值与改变。以《马向阳下乡记》为例,该剧以“第一书记”下乡为切入点,把一个原本在城市生活的潮人顺其自然地移花接木到农村这片陌生而广袤的土地上。剧情既有邻里乡亲的鸡毛蒜皮小事,又不失纯朴乡情的热度,更有关乎农村人生计问题的现实热点,让农村的观众看着亲切,也给城市观众极强的带入感。

    有偶像明星演员的介入,在受众群体和收视率上,都有让人惊喜的情况出现。但演员只是吸引观众的第一步,最重要的还是制作和故事,只有制作精良、真实动人的电视剧,才经得起观众挑剔的眼光。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连续 群体 矮化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