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一定要记住,我们有3亿与土地没有关系的农民,这是一个可怕的数字。去年最新的数据显示,如今失地农民总数已经达到1.12亿,再加上1994年之后出生的2亿人本来就没有分到过地,因此到2020年合计约有3亿人与土地无关。土地制度再怎么改革,与这3亿人没有太大的利益关系。这3亿人未来靠什么?可能的途径就是社会救助机制,建立公平的社会价值,我们的社会制度都要提前作出很好的考虑。中国的土地制度到今天已经必须进行长远谋划。
如何保护耕地事关中华民族可持续发展
中国耕地要不要保护?怎么保护才能有效?第一个问题的当然是肯定的,因此第二个问题就必须找到好的答案。
如果在十年前提出耕地保护问题还有一些争议的话,今天这个争议已经不存在,社会已经达成了共识。尽管我们当初提出的18亿亩耕地红线如今似乎战果不错,耕地扩大到了20.3亿亩,增加了2亿亩,但我们不能简单地乐观总量的增加,结构的问题值得研究。
2013年国土资源部数据发布时,我也是解读专家之一。我当时就提出结构问题:数据从2009年开始调查,2013年发布。中间数据有较大变化的有黑龙江,一个省增加6400万亩;吉林省增加2240万亩;内蒙古增加2900万亩。仅这三个省就增加了1.16亿亩。要知道,这三个省都是纯粹的北方地区,新增耕地还处于农村等相对落后地区。还有一些新增耕地在25度坡度以上,还有沿江沿河耕地,还有5000万亩因为污染几乎不能耕种。这些耕地的产出率不高,北方的2.14亩地才相当于南方的一亩地。因此,如果“北加南减”的话,很有可能总量20亿亩耕地未必有原来18亿亩的产出量高。
我去年已经写过一篇文章,在蔡教授研究耕地数量和质量的基础上,又引入了空间和时间概念。从时间上,一些土地正面临退化,有的地区的沙化很严重,而且还在扩展,这对我们未来的保护不利。另一方面,从空间上,耕地重心在不断北移,北移带来的直接后果是粮食结构变化,因为不同地区的最适宜种植粮食品类不同。这里都有巨大的危机。1998年,我们耕地的南北分界线在秦岭淮河以西的南部,2013年北移到开封的南部,到2005年进一步北移到洛阳西部,2010年北移到安阳的封丘,去年年底已经北移到了河北的邯郸。而东北靠着三江平原的吉林省却存在农田被撂荒的现象,有地无人耕。
因此,耕地不是说总量已经20亿亩了还要不要保护的问题,而是如何保护的问题。这里面大有学问可做。做得好不好,事关中华民族的可持续发展。
地球是万物之本源,土地是一切生产的源泉。我们今天为止似乎还没有高度认识到这是生存发展之基之本。
土地制度须长远谋划
中国为什么保护不了土地?问题就出在我们长期以来都是重经济、轻社会。城市化是我们今天经济发展的主题,去年最新的数据显示,城市建设用地约合5.25亿亩,城镇化人口去年占到54.7%。
但在城镇化的同时,我们在农村也没有消停,甚至更严重。农村建设用地是城镇化用地的4倍。随着农村建设用地的扩张,每年1300万进城人口中有260万农民不再拥有土地。去年最新的数据显示,如今的失地农民总数已经达到1.12亿,再加上1994年之后出生的2亿人本来就没有分到过地,因此到2020年合计约有3亿农民与土地无关,土地再怎么改革,与这3亿农民没有太大的利益关系。
这3亿人未来靠什么?可能的途径就是社会救助机制,建立公平的社会价值。我们为什么城市越来越大,农村越来越小?就是因为重经济,轻社会。只追求经济发展,而城市显然有利于经济发展。因此城市的土地面积不断扩大。城市扩张还有一个重大动机是土地财政。2010年时,中国土地财政中的土地出让金达到2.7万亿元,当时媒体都纷纷报道说,这太多了。政府也觉得太多了,开始控制。但是大家知道,控制来控制去,经济发展的主线不变,城镇化的大趋势不变,这个数字还在涨。土地出让金去年创出历史新高:4.36万亿元。为什么?因为在城市化过程中,耕地反而是最容易被征用的,因为基本上不涉及拆迁问题。一些地方政府的角色在这中间也有点暧昧,我们的政府既是教练员,又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政府既可以规划,又可以审批。结果导致某些地方,能以每亩几万块钱的价格把地收来,然后以百万的价格出让。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5-12-03/762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