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中国农业机械化十年跨越:一条独具特色的中国道路


  2010年,农业部印发了《关于加强农机农艺融合加快推进薄弱环节机械化发展的意见》,农机化司与计划、财务、科教、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相关司局联合制定了《关于加强农机农艺融合加快推进薄弱环节机械化发展工作方案》,强化了农业部内部司局间的分工协作工作机制。在科研方面,农机农艺融合技术研发受到重视,在主要作物产业技术体系中,都设置了农机岗位专家;在推广方面,发布了各个主要作物的机械化生产技术指导意见,在全国设立了水稻、玉米、油菜、棉花、甘蔗、薯类6大作物54个农机农艺技术融合示范区,组织引导农民统一作物品种、播期、行距、行向、施肥和植保,为机械化作业创造条件。

  从国家集体包办到农民自主发展、到农民在市场经济中的探索创造、再到国家法律和政策的强力推动,一次次解放思想,一次次突破阻碍,中国特色的农机化道路就这样越来越清晰地展现在世人眼前。

  通过市场的主导作用实现资源共享与互惠服务,为世界创造小规模农业实现机械化的中国范例

  让我们把目光投向1986年的山西。

  这是一个地形狭长的省份,从南到北有700多公里长,纵跨中国9个生态麦区中的3个——黄淮海麦区、北方春麦区和北方冬麦区,小麦成熟期长达近30天。

  1986年5月的一天,晋中太谷县五家堡村农民温廷玉,从电视上看到湖北、安徽和河南的小麦已经陆续成熟,农民开镰收割。过不了多久,自己家南边的运城小麦也该熟了。刚买了一台联合收割机的温廷玉,看着墙上的地图,发现了一个“商机”,何不利用麦熟的时间差,从运城沿途向北收,搞它个“南征北战”?于是,他联合村里的5户农民第一次南下运城收割小麦。

  温廷玉没有想到,这个最早的农机跨区作业服务队,开启了我国小麦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服务的先河,他们也成为第一批转战麦区的“淘金者”。农机具在他们手上,不仅只是替代劳动力的工具,而且成为可以致富增收的手段。到1995年,山西、陕西、河北、河南等省共有约8000台联合收割机加入了跨区机收。这种农民在经济利益驱使下的自发性行为,一般只在省内流动作业,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少有参与。

  1996年,农业部首次在河南省组织召开了“三夏”跨区机收小麦现场会,正式揭开全国大规模组织联合收割机跨区机收的序幕。当年有北方11个省2.3万台联合收割机参加小麦跨区机收,此后跨区机收的浪潮席卷全国,持续至今每年有30多万台收割机参与跨区作业,作物也从小麦拓展到水稻、玉米和其他大宗作物。

  跨区收获作业,被后来的研究者誉为“中国农民在生产实践中的伟大创造”。这种新型的农机服务模式,起到在稳定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通过市场机制对资源的有效配置,让有限农机资源为社会共同利用。它将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进行有效地对接,使高投入的大中型农业机械在分散经营的一家一户的土地上实现了高产出,解决了“有机户有机没活干、无机户有活没机干”的矛盾,在生产方式上实现了规模化经营,开辟了我国小规模农业使用大型农业机械进行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生产的现实途径。

  从收获环节这一农业最紧要的环节开始,“农机共同利用”逐步拓展到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耕整地、机播机插、秸秆还田、机械化植保、粮食烘干、加工储运等等,通过农机户和用机户之间进行作业价格的“协商谈判”,最后形成统一而较为稳定的作业价格体系,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农机作业服务市场”。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业机械化 小麦 联合收割机 农机具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