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新型城镇化规划:如何规划“人”


  任何的风吹草动都会使已处于风口浪尖上的城镇化掀起狂澜。继1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出台实施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之后,“城镇化”相关话题的热度再次升温。有报道说,新型城镇化会议召开及规划发布的时间定于12月中上旬。接着该消息又被相关人士否定,说新型城镇化规划有望明年出台。其实,不管年底还是明年,都预示着新型城镇化规划的脚步声已越来越近。

  当前,关于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口城镇化”这个观点,各界几乎没有异议。这就意味着,即将出台的新型城镇化规划就必须在推进人口城镇化方面承担更多的责任。那么,这个中长期规划又如何“规划”人?又如何真正达到“人”的城镇化目标?

  新型城镇化事关农民市民化进程,事关我国现代化大业,容不得半点马虎。徒有其表、没有人气的土地城镇化是毫无意义的城镇化;被动上楼、产业空心的伪城镇化是不可持续的城镇化。然而,目前各地正在紧锣密鼓推进的城镇化建设,却更多的是在上演狂飙突进的造城运动。“照搬模式、空城频频”的城镇化虚假繁荣只会给农民带来“伪幸福”和不必要的资源浪费。这种“见物不见人”的“土地城镇化”冒进倾向,如果任其发展,很可能将城镇化带入歧路。因此,笔者认为,既然是推动人口城镇化的规划,重点就应该放在如何吸引和容纳更多的农民变为市民上来。换言之,就是要在兴产业、聚人气上下足功夫,提升一个城市实实在在的内生吸引力。

  我们知道,人类之所以聚居,就在于其方便商品交换和生活居住。如果没有形成一定的产业集聚,就无法吸收就业。但现实是,各类产业都主要聚集在大城市和大城市群周围,大多数小城镇的产业聚集程度,远远不能满足农民市民化的就业要求。而一旦资源过度向大城市集聚,不仅会引发城市病,而且会导致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产业再次萎缩。因此,在制定新型城镇化规划时,我们就应该注意把产业布局和政策支持适当向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倾斜,提高其集聚生产要素的能力,促进大城市、中小城市的产业梯度分工和协同发展。产业聚集起来,就会带动资本、技术、人力等其他生产要素的集聚,促使劳动力向二三产业大批转移,反过来增强这个城市城镇化建设的吸引力和承载力。当产业聚集和城镇化推进的“二重奏”越来越和谐时,农民市民化进程的速度也会越来越快。

  同理,决定农民“进城”还是“出城”的根本因素,在于城市或农村谁的优势更大,谁更有吸引力。也就是说,如果能享受到与市民同等的教育、医疗、文化、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就能吸引农村富余劳动力彻底洗脚进城,逐步转化为市民。如果农民进城后发现养老、医疗等保障依然与城里人有天壤之别,城市并非“安居之所”,那么他们可能一只脚刚踏进城市门槛又想抽回来。因此,新型城镇化规划的重点就不能放在增加了多少GDP、多少投资上,而是要放在规划多少农民进城、多少农民就业、农民享受多少公共服务、多少农民纳入了城市社会保障等这些以农民为核心的民生问题上。惟有如此,“人口城镇化”才不会沦为一句“空谈”。

  “逐水草丰美而居”,曾是远古游牧民族迁徙的目的。如今,对于渴望进城的农民而言,他们的目的也是为了让家人生活得更美好。因此,“如何规划人”,“如何让城镇化真正惠及农民”,这两根弦在新型城镇化规划的制定过程中一定要绷紧,不能急于求成,而要谨慎推进。毕竟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核心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