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为现代化大农业发展提供强力科技支撑


  搭建“四个”平台挺进现代化大农业主战场

  搭建创新平台。在省级财政每年3600万元专项资金的有力支持下,率先在全国启动实施了农业科技创新工程,建立了大豆、玉米、水稻、畜牧等12个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了检验检测大楼、寒地植物基因银行、专家公寓和4座万米智能化温室等科研基础设施,新增各类仪器设备1100多台件,仪器设备全部更新换代。在此基础上,争取到国际中心、国家级和省部级中心(分中心)、重点实验室46个,国家级、省部级大项目512个,在全国农业科技创新领域占有重要地位。2003年以来,共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69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6项,省政府科技进步一、二等奖61项,省长特别奖3项;育成推广农作物新品种376个。2011年,黑龙江省农科院科技人员与农民共同开展的5大粮食作物超级良种良法大面积示范实现了重大突破,水稻新品种龙粳31大面积示范亩产达到764.16公斤,被农业部专家组认定为东北早熟粳型超级稻;“克单14”玉米在黑龙江省北部示范亩产达到639.6公斤;“大豆窄行密植技术”小面积示范高产攻关平均亩产达到364.53公斤,创造了黑龙江省大豆单产的最高纪录。黑龙江省省委书记吉炳轩批示:“认真研究这些科研成果,积极推广有关成果,对取得的成就表示祝贺,对试验推广的有功人员给予表彰奖励。希望农科院不断总结经验,再创佳绩。”

  搭建转化平台。2003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对全省经济十弱县进行科技帮扶,加速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走出一条依靠科技进步有效破解“三农”问题的新路子。2005年,省委、省政府总结推广黑龙江省农科院科技帮扶十弱县的经验,在25个县(市)开展农业科技合作共建。2007年覆盖全省67个县(市、区),其中省农科院承担34个县(市、区)。经过几年的创新实践形成以“科技园区、专家大院、致富项目、科技培训”为载体的院县共建模式,被农业部列为十大农技推广新模式在全国推广,“专家大院”和“院县共建”被写入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同时,还与全省67个村开展院村共建。农科院与甘南县兴十四村合作共建的黑龙江(兴十四)现代农业科技园区,成为黑龙江省西北部规模最大的农业科技成果“集散地”。科技的注入使当地各类农作物产量提高30%以上,马铃薯亩产突破万斤,该村农民人均收入由2009年的2.16万元增长到2011年的5.36万元,实现了“一年一大步,两年翻一番”。黑龙江省省委书记吉炳轩三赴兴十四村检查指导,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称赞农科院是“深圳速度”,要求在哈尔滨市、齐齐哈尔市、绥化市建3个现代化高效农业试点,并决定由农科院向全省选派30名科技副县长。

  搭建支撑平台。在哈尔滨市道外区民主乡辟建了全国规模最大的黑龙江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占地面积8410亩,规划投资30亿元。目前,示范区建设初具规模,基本实现科研展示功能,今年即将建设完成。同时,即将启动黑龙江农业科技展览馆建设,打造全省农业大全。省委书记吉炳轩和省长王宪魁多次到示范区现场办公,将示范区作为哈大齐工业走廊的第六园区,提供了一系列政策资金支持。在哈尔滨市科技创新城启动建设了45层的国际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大厦。总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概算总投资10亿元。目前,已建至地上32层,完成投资3.78亿元,将于今年年底竣工并投入使用。省委书记吉炳轩多次亲临建设现场,并指示要建成国际一流、全国第一的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在三亚市启动建设了黑龙江(三亚)农作物种质创新园区。园区占地268亩,预计总投资5650万元。目前已全面启动建设,预计今年全部建设完成。届时,将成为集科技创新、科技培训、成果展示和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园区。在哈尔滨市整合黑龙江省农科院全院种业资源组建了黑龙江省龙科种业集团。集团注册总资本1.41亿元,在黑龙江省不同农业生态区建立了创新中心和营销服务网络,努力保障全省用种安全。集团先后获得全国种业骨干企业(名列全国种业50强第38位)、全国诚信3A级企业、黑龙江省种业十强等荣誉称号,力争3~5年内进入全国种业十强,并完成上市准备。黑龙江省农科院的大项目建设得到了国家有关领导和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关注和充分肯定。省委书记吉炳轩和省长王宪魁在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大力推进科技化建设,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重点建设国际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农业科技展览馆,创建海南农作物种质创新园区,构建龙江农业科技高地。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科技培训 粮食 种质 农村工作会议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