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为现代化大农业发展提供强力科技支撑


  2012年是全国农业科技促进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把农业科技创新作为主题,出台了一系列含金量高、打基础管长远的政策措施,在我国农业科技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前不久刚刚结束的黑龙江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对农业科技进行了全面具体的部署,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以下简称黑龙江省农科院)的大项目全部上升到省委省政府层面,可以说,农业科技的春天已经到来。近年来,黑龙江省农科院紧紧围绕全省“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坚持“论文写在大地上,成果留在农民家”创新理念,大力实施“两开”方针,努力打造“三支”队伍,全力搭建“四大”平台,为全省粮食生产八连增、农民增收八连快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

  坚持一个理念推动科技创新服务“三农”

  黑龙江省农科院率先提出的“论文写在大地上,成果留在农民家”创新理念,已成为新时期科技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共识,写入农业部文件和第三届国际农科院院长高层研讨会《哈尔滨宣言》,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推广。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各项事业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科技创新和服务“三农”能力明显提升,正向国际一流农科院的目标迈进。回良玉副总理在前不久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农业科技创新要做到顶天立地,彻底解决科技与生产脱节的问题。就是要超前部署农业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坚持产业需求导向,从农民的实际需要出发,力争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成果留在农民家”。

  实施“两开”方针向国际一流目标迈进

  向国内开放。主要面向全省“三农”开放,通过在全省建立科技园区、开办专家大院、培育致富项目、开展科技培训,面向各级政府及乡镇、村屯和广大农户全面开放,与全省各地农业企业、合作社、大学、银行、学校、部队等进行广泛合作,加速了农业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同时与全国各省市农科院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与中国农科院开展全方位战略合作,与中国科学院共建了中国科学院北方粳稻分子育种联合研究中心,正在黑龙江省筹建中国科学院现代农业研究院。

  向国际开放。与美国、俄罗斯、以色列等20多个国家的科研院所和大学以及国际农业教育科学院等国际组织建立了广泛长远的合作关系。先后从国外引进人才1384人次、种质资源近5000份、新技术30余项。成功举办“中国黑龙江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峰会”和“第三届国际农科院院长高层研讨会”,加速了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步伐,解决了科研生产中的大量关键问题,并扩大了黑龙江省农科院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打造“三支”队伍建立全方位人才体系

  科技创新团队。黑龙江农科院根据科研和推广工作需要,不断加强和完善创新团队建设。通过引进高层次、高学历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现有人才,打造高水平的创新队伍。建立了1个院士工作站,聘请7名院士成为院共享院士。在全国农科院系统率先启动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并设立了23个分站,吸引220名博士后加盟,被国家人社部批准为全省唯一具有独立招收博士后特别资质的科研工作站,两次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后工作站”称号,接受了温家宝总理在人民大会堂的颁奖。建立了与国家标准学科分类和名称对应的院级学科梯队,确定了177个不同层次的学科建设创新队伍。目前,全院拥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14人,综合试验站站长28人,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14人,博士90人、硕士425人。

  成果转化团队。建立了成果转化团队,组建千人核心团队,直接参与成果转化。按各县主导产业组成农科院专家团,与县乡农技人员捆绑联动,培养带动种养大户、技术能人,形成省县乡一体化农技推广万人网络团队。全院建立了科技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并重的人才激励机制。实行科技成果推广人员与科技创新人员在晋升职称、评选先进、分房等方面同等待遇,吸引大批农业科技人员积极投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长期坚持在农业科技推广第一线。2003年以来全院有28名科技人员因在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中贡献突出,被晋升为研究员和推广研究员。

  科技管理团队。为使各研究所(中心)的研究任务和方向更明确,避免各研究所低水平重复建设,全院以服务科研和推广工作为目标,整合各研究所的人才资源和科技资源,采取干部竞争上岗的方式,不断创新和优化科技管理队伍。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科技培训 粮食 种质 农村工作会议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