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中国土地日趋贫瘠收益低致农民丧失种田积极性


  耕作不当,土层变浅变硬

  记者在农村采访发现,这些年旋耕机械得到了大面积推广,极大降低了农民种地的劳动强度。然而山东省齐河县陈庄村老农刘京山对此却不以为然。

  “农谚说,麦种黄泉谷露天,豆子露出多半边。意思就是小麦播种越深越好。可是现在普遍采用旋耕,只能耕15公分深,麦根也就只能扎15公分,不耐寒、不耐旱,影响产量。”刘京山说。

  山东省济阳县高槐村农民艾传水也感叹,过去都是手扶犁,能犁25公分左右,铁犁板还能把翻出来的土甩出去,大土块都能摔碎,再用耙子耙一遍,地就变得松散了,保墒耐旱透气。

  在江苏省阜宁县和东海县,记者采访中同样了解到,由于农村普遍采用浅层耕作技术,土壤的结构、养分等理化性状已不容乐观。东海县农民赵建动说:“现在基本不深耕了,主要是旋耕机表层操作,土壤板结趋势比较普遍。小麦收了三五天秧苗就栽插好了,也不可能去深耕。”

  “耕作20厘米左右是比较理想的,但实际上,目前深耕较少,一般只有十二三厘米。”东海县土肥站站长宋承斌分析,长期浅层耕作,不利作物根系生长,容易倒伏;土壤理化状况变差;草籽集中在表层,草害容易加重。

  大水漫灌的浇水方式也对土壤造成了一定破坏。山东省水利厅水资源处处长高希星说,我国在农田灌溉上方式很传统,在持续几千年的实践之后,许多地方浇地依然是“大水漫灌”。

  刘京山说,大水漫灌除了浪费水之外,还对土地不好。“水漫一遍,地就瓷实一分,常年这么漫灌,地就越来越瓷实。”

  记者年初曾到河南省邓州市采访,桑庄镇陈堂村村支书周中会给记者说了一件事:“我们这儿土壤板结需要改良,农业专家建议实行深耕,结果小机械耕不动,就换成了100马力的大拖拉机,还是犁不动,一加油门把犁齿都给拗断了。”

  污染加剧,良田渐成“毒地”

  江汉平原地处南方,年降水丰富,在自然条件下是很难形成盐碱地的。但就是在地处江汉平原核心区的湖北应城市,由于周围化工企业多年的连续排放,最终造成10多万亩耕地盐碱化,彻底丧失了使用价值。

  这不是个案。一些工矿企业在发展的同时不注重环境保护,已对我国土地造成了很大伤害。根据中科院生态所研究,在全国范围内,受镉、砷、铬、铅等重金属污染的耕地面积近2000万公顷,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6,全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而减产粮食1000多万吨。

  土地污染不仅来自工业。在农业生产中,由于土地质量下降,养分失调,作物病虫害频发,农户为了应对投入过量农药,也使得土壤的生态环境陷入恶性循环。

  山东省农科院资源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江丽华说,农药主要有有机氯类、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除草剂等。在田间施用的农药,大部分落入土壤,喷洒在植物体上的部分农药,也会因为风吹雨淋进入土壤。有研究者测算,施用在农田的杀虫剂有56%进入土壤,造成残留。现在有用飞机喷洒农药的,这种方式,会使得一半左右的农药直接落入土壤。

  此外,对土壤污染严重的还有农膜。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蒋高明说,目前我国每年约有50万吨农膜残留于土壤中,残膜率达40%。农膜在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却不考虑其降解问题,令我国生态环境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严重影响了耕地质量。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化肥 土地 耕地 粮食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