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中国土地日趋贫瘠收益低致农民丧失种田积极性


  “如果现在的土地不如过去,为什么现在的亩产水平还要高呢?”对于记者的这个疑问,农民们反映,“要说地本身,现在肯定是质量下降了,但现在有化肥呀,庄稼靠化肥拿着长呢!”

  此言不虚。记者每年在春耕时节,都要到产粮大县了解农资市场情况,看着小山似的化肥垛,还有一车车往家拉化肥的农民,就一次次深刻感受到,现在的“密植”“大垄双行”等不少增产耕作方式,都是建立在大水大肥(化肥)基础上的。

  对化肥的依赖,还使得传统的能培肥地力的农家肥快速淡出了农民的视野。

  在吉林省农村,发展出不少养猪养鸡专业村屯。农民们腰包鼓了,村子却脏了。在这些村屯,大量的动物粪便像小山一样堆在路边、地里。尽管人人熟知“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的谚语,这些上好的堆得到处都是的农家肥,却几乎无人愿意利用。

  “现在大部分人都在种‘卫生田’,只给土地施化肥,这样干净、省事。”吉林省九台市一位农民告诉记者。

  可是,没有了农家肥的滋养,耕地地力更无法维持,下降很快,如目前东北黑土区耕层有机质含量就正以平均每年0.08%的速度下降。

  土地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中国农业的未来发展。单纯的耕地数量红线,是无法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

  梁华东说:“土地质量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10年前,湖北的肥料、粮食投入产出比为1︰5,即投入1块钱的肥料可以增产5块钱的粮食。但现在这一比例已经降到1︰1甚至更低。这一变化,除价格因素影响外,也显示出地力持续下降的现实。同时表明,农业产值不再因为化肥用量增加而线性上升,原有的单纯靠化肥增产的路子必须改变。”

  土地瘠薄化四大症结

  长期以来,我们不断重复着一个事实,中国用不足世界10%的耕地养活了世界上22%的人口;然而我们忽略了另一个事实,中国化肥使用量占全世界的1/3还要多。统计显示,1980年至今,我国粮食单产水平提高了56%,而化肥投入量增长了225%;同期,德国、法国等发达国家粮食单产水平提高了51%-52%,而化肥投入量则减少了31%-47%。

  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副所长徐明岗告诉记者,作物产量取决于两个因素:一个是基础地力,一个是水肥管理。国外农业产量中,基础地力(土壤本身肥力)贡献率可达70%左右,而我国平均只能达到50%左右。我国土地的瘠薄程度可见一斑。半月谈记者在基层调查发现,多种行为直接导致了土地质量下降。而更让人忧心的是,这些行为多植根于现行的农业生产方式,一时难有改观。

  超量施肥,土地不堪重负

  吉林省榆树市刘家镇刘家村农民姜臣是一个种地的老把式了,他说现在的粮食产量很大程度上是化肥给“催”上来的。“我家在七八年前,一公顷农田也就是用4袋、200公斤的化肥,现在光底肥就要将近五六百公斤,粮食产量确实增加了,但是成本也增加了不少。”姜臣说。

  在产粮大县吉林省梨树县,记者见到了梨树镇北老壕村农民王井臣,他家的1.2公顷农田,每年要使用24袋化肥,至少是1200公斤。“种了这么多年的庄稼有个明显的感受,现在的地嘴太馋了,没有化肥真是不打粮呀。”王井臣说。

  梨树县倍丰农资经销店店主苏保民已经从事化肥经销近30年,她告诉记者,目前化肥施用量越来越大,化肥销售量呈现逐年上涨态势。“10年前,我这里每年也就能卖个百八十吨,现在都几千吨了。地还是那些地,顾客还是那些顾客,你看看这化肥用量增加了多少。”

  江苏省阜宁县农民张林发告诉记者,现在庄稼发黄的次数比以前要多一些,主要是地里的基本营养跟不上。而只要看到庄稼发黄,大家就习惯性地加施尿素等氮肥。

  基层农技人员普遍反映,农民不太重视氮、磷、钾肥合理配比施用,类似的不科学施肥方法,也是导致部分地区化肥使用量越来越大的原因。“实际上,如果配比得当,因地施肥,每亩可以减少施肥50斤左右。”阜宁县农工办主任张秀建说。

  吉林省粮食经济学会秘书长刘笑然告诉记者,中国是农业大国,也是化肥生产和消费大国,化肥的总产量和消费量均占世界的1/3以上。近年来,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农村土地的化肥施用量不断增多,造成了土地沙化及有机质含量下降等问题的发生。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化肥 土地 耕地 粮食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