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农村信贷难点:化解信贷覆盖面与集中度的矛盾


 信贷覆盖面与集中度的矛盾

  当前,农信系统是服务三农的主力军。以县联社、农村合作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为代表的农村金融机构长期扎根于农村,秉承服务三农的理念,肩负着改变农村落后面貌、扶持农业产业化、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重任,为县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是,因历史上曾在非主观要求下接管城市信用社和农村合作基金会等机构,今日农信系统面临着较为严重的历史包袱化解问题,加上农信系统在日常经营过程中往往接受行政干预的频率比较高,以及所能享受的税收优惠期限将至,各地农信系统的信贷支农作用尚待加强。具体体现在:在一些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如苏南,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以及县联社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其信贷投向主要放在非农产业和城镇居民上,“三农”的信贷需求不旺,并不是其业务重点;而在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地区,由于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低,单个农户如果只是为了生产经营,随着取消农业税政策和各种财政直补措施的落实,纯农户并不需要多少资金。同时,对这部分农民来说,筹措少量资金也并不难,如向亲朋好友借或借助民间金融,犯不着为了区区几个钱,到农信社办理贷款申请的手续。因此,欠发达地区的广大农户对资金的需要更多的是出于其他原因,如治病或供子女上学,而且数目往往不少。但由于他们比较贫穷,既缺乏抵押物,也缺少担保,这种资金需求也很难从农信社获得满足。

  各地农信系统在新形势下,出于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对信贷业务进行了适应性调整,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业务重点发生变化,从过去的以向分散的农户发放贷款为主,变为现在的以向企业和种植大户、养殖大户发放贷款为主。如江苏阜宁农村合作银行在2003和2004年期间,曾向多达7万农户发放贷款,而目前由于一般农户的贷款需求在逐步减少,只向5万多农户发放贷款。

  二是信贷呈集中化趋势。为了提高信贷业务的效益,提高贷款审查和事后监督的效率,降低信贷风险,无论是从纵向看还是从横向看,各地农信系统都存在信贷集中度提高的趋势。纵向的例子前面已提到。横向的例子,江苏响水县联社,目前贷款余额11.5亿元,贷款户达到4万,户均贷款不足3万元;而江苏武进农村商业银行的贷款规模达到200亿元,贷款户却只有4千,户均贷款达500万元。发放贷款的规模效应在武进农商行充分体现。

  三是资金运用呈多元化趋势。除了坚持做好传统的贷款业务外,有时出于风险防范或资金相对富余的原因,也涉足票据市场,开展一些风险相对较小的贴现及转贴现业务,虽然收益率相对于贷款较低,但仍不失为一种资金运用的好途径。

  对农村金融机构来说,为了追求效益,必然将大量的信贷资金投放到少数优质项目上。在信贷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单笔贷款的数额越大,对金融机构越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随着金融机构资本金的扩大,金融机构单笔贷款的上限(受监管政策约束)会提高,便越有动机发放数额大的贷款。也就是说,信贷集中化不可避免。

  农村金融改革的最终目的是更好发挥信贷支农、信贷扶贫的作用,这意味着改革必须始终围绕“扩大信贷服务在农村的可获得性或覆盖面”这一中心工作展开。当前,中国农村的实际情况是,绝大多数人生活不富裕,要么缺少生产手段,要么缺少知识和技术,在没有外力的情况下是很难脱贫致富的。如果农村金融改革的结果使这些人成为信贷服务的盲点,那么,改变农村落后的面貌就成了一句空话,这样的改革就不能算成功。因此,信贷的覆盖面是农村金融机构不能丢弃的目标。

  信贷集中化与信贷覆盖面看似一对矛盾。信贷集中的表征是大量信贷资源被少数主体占用,而如果全部资源被少数主体占用,其他人均被排斥在外,那么信贷覆盖面就非常窄。同样,在信贷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若要扩大覆盖面,就必然意味着有限的资源在广泛的主体间分配,每个主体所分配的资源稀少,导致金融机构无法实现规模经营,而且很难实现信贷的集中。

  如果通过一定的办法化解这对矛盾,那么信贷集中和信贷覆盖面这两个目标就可以兼顾。一方面,通过信贷集中来满足农村金融机构的生存发展需要;另一方面,通过覆盖面的扩大将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的成果惠及更广泛的人群。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养殖大户 上限 组织化 适应性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