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邮政储蓄:一个世纪风雨历程 (1)


2009年3月20日,是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挂牌成立两周年的日子。说他年轻,他确实年轻,“属猪”的邮储银行只有两周岁;说他老呢,也未尝不可,事实上,邮政储蓄的诞生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

  夹带着一个世纪的风风雨雨,邮政储蓄上演了一出“返老还童”的精彩大戏。

   邮政缘何办储蓄?

  早在1910年,冯农等十几位来自大清的留学生,受当时邮传部尚书徐世昌的选派,踏上欧洲的土地,赴奥地利学习邮政业务,其中也包括邮政储金业务,即现在所说的邮政储蓄。

  据天津市邮政局史志办的有关材料,当时,西方很多国家已经开办了邮政储金业务,经营效益显著,成为对通信主业的一种经济补充。大清邮政之所以动议筹办邮政储金并派留学生出国学习,有经济方面的原因,即希望学习、借鉴邮储的“生财之道”。

  况且,大清邮政当时在国内还面对着来自民间的竞争者——民信局。彼时的民信局在日常送信的过程中,也自发的开始送钱、甚至存钱,也就是所谓的汇兑和储蓄,为了和民信局竞争,大清邮政必须开办储金业务。

  但是,由于各地币制不统一,银元成色又不同,兑换起来非常麻烦,同时限于政府预算,开办邮政储金业务的事就一直拖到了民国。

  1918年11月,国民政府颁布了冯农起草的、经法制局审核修改的《邮政储金条例》;1919年5月,民国政府交通部(当时的邮政总局归交通部管辖)公布了该条例的实施细则;同年7月,北京、天津、太原、开封等11处邮务管理局开始开办邮政储金业务。

  当时,储金经费由邮政开支,所吸收的存款大部分用于最优生息事业投资,收支可以相抵。后来,由于战乱所致的动荡局势,加上邮储初创,缺乏融资技巧,所定方针偏重稳妥,不敢追求高利润的投资,据交通部通令载,1919至1929十年间,邮政储金共亏损65万元。

  1929年,时任邮政总局总办刘书藩在赴欧、美、日等地考察后,建议仿效外国,将邮政储金汇兑业务剥离出来,另设邮政储金汇业总局。次年,邮政储金汇业总局成立,和邮政总局处于平等地位,直属交通部。

  总局成立后,任用在银行工作多年、经验丰富的沈叔玉为会办,开始参与高利润投资、增加储种、增加网点,当年即赢利560万元。截至1930年底,全国的邮储储户达13万户,网点约480处。

  据邮政文史中心研究员谢成章介绍,1933年,在邮政职工提出“以邮养邮,邮储合一”的要求下,“邮政储金汇业总局”改成“邮政储金汇业局”,直属邮政总局领导。到了1942年,邮政储金汇业局被纳入国民政府“四行二局”的行列,和中国银行(3.46,0.00,0.00%)、中央银行、农民银行、交通银行(6.47,0.19,3.03%)、中央信托局一起,并称为当时的六大金融支柱。

  不过,和这些金融机构相比,邮储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储户多为平民。邮政文史中心研究员赵强告诉记者,“那时去银行存钱的都是富人,而从银行汇钱也需要有帐户,穷人没有银行帐户,寄钱不方便,所以邮政就来帮穷人寄钱,后来发现,老百姓手里有点零钱也想要存款,银行不为他们服务,那么邮政就来做这个事。世界各国的邮储基本上都是针对平民的。”

  当时,中华邮政提出了“人嫌细微,我宁繁琐;不争大利,但求稳妥”的经营方针,满一元即可开户。研究员谢成章说,“这是一种对市场的细分”。邮储基于网点遍布全国的优势和在百姓心中的良好信誉,有针对性地细分出了适合自己特色的市场,于是,才取得了民国六大金融支柱之一的地位。

  改革之路多艰辛

  1949年后,为了支持金融业务的发展,邮政停办了储蓄业务。邮储这一停就是30多年,直到1986年才恢复开办。

  根据国务院的指示,邮电部和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文规定,于1986年4月1日正式开办邮政储蓄业务。恢复开办邮储业务,是为了积聚社会资金、支持国民经济建设,充分发挥邮政点多面广的优势。这一时期,邮政储蓄吸收的存款全部缴存人民银行统一使用,人民银行根据缴存存款的平均余额付给邮政手续费。

  从1990年开始,邮政部门和人民银行缴存存款的代理关系变为转存款关系。邮政储蓄将存款余额转存人民银行,由人民银行支付转存款利息。自此,邮政储蓄由代办转为自办。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