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扩大农村金融有效供给关键是大力发展草根金融



  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天津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王爱俭教授向人大提交《关于进一步放宽农村金融市场准入扩大农村金融供给》的议案。王爱俭认为——扩大农村金融有效供给关键是大力发展"草根金融"

  本期做客嘉宾:天津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王爱俭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发展现代化农业、提高农业生产率、增加农民收入离不开农村金融体系的支持。长期以来,党中央一直非常重视农村金融体系改革发展,我国新型农村金融体系建设也取得了显著进展。但是,相对于村建设和“三农”发展的金融需求,农村金融供给仍存在较大的缺口。“草根金融”作为对自发民间性金融活动,特别是农村社会活动中所存在现实状况的一种形象概括,已经越来越受到学界的重视并予以高度关注。今天,天津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王爱俭教授做客《首席观点》。王爱俭提出,从国内外的大量实践看,解决微型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户融资问题,最有效的方法是利用“草根金融”技术,发展“草根金融”机构。

  基于农村的社区银行为例。王爱俭认为,其与农村、农业、农民具有土生土长的天然联系,并且距离农民的生产生活很近,使其对社员和社区内的客户十分了解,因此,在组织存款、发放贷款上所需的信息成本较低,在贷款方式上也相对灵活;并且随着国有控股大型商业银行在农村收缩业务网点,而邮政储蓄银行对农户和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服务手段又十分有限,社区银行在农村金融支持中的竞争优势更加明显。在目前农信社赖以生存和与之相对应的农村经济环境下,应在现行农信社省级联社基础上尝试社区银行改革,大力发展“草根金融”,基于农村的社区银行在支持农户业务发展空间方面十分巨大。

  农村金融供给不足是制约“三农”发展的重要因素

  记者:有资料显示,截至2008年底,中国银行(3.21,-0.01,-0.31%)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6.9万亿元人民币,在全部贷款余额中的占比2成左右。截至2007年末,我国仍有2868个乡镇没有任何正规金融机构,其中80%的“零金融机构乡镇”集中在西部。这些数字说明了什么问题?您认为当前制约我国“三农”发展、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因素是什么?

  王爱俭:从这两组数据可以看出,当前我国农村金融供给不足,应该是制约“三农”发展、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因素。这种不足既有总量问题,也有结构问题,其中结构问题更为突出,特别是如何解决弱势群体发展面临的金融服务不足,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至关重要。总量问题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农村地区金融资源总量不足,以涉农贷款为例,当年新增农业贷款余额占比由90年代末期的15%~20%快速下降到2000年以后的不足10%。2007年1~11月新增农业贷款2354.24亿元,仅占同期新增贷款总量的6%,远远低于同期11.3%的农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此外,农业保险长期以来陷于停滞局面,2006年才开始进入恢复增长阶段,2007年农业保险保费收入仅占农业增加值的0.18%,承保金额占同期农业增加值不足4%。二是抽血效应显著,通过向人民银行提交准备金、购买债券和资金拆借汇划等形式,每年都有大量农村储蓄资金流出农村地区,进一步削弱了农村金融供给能力。如2001年~2006年,仅从农村信用社流出的资金就由4678亿上升到6724亿元,而财政向农村地区的倾斜幅度远不能弥补资金外流的缺口。

  记者:那么,结构方面的问题呢?

  王爱俭:结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弱势群体的金融资源获取不足,特别是对微型企业和农户的金融供给不足。以农户贷款为例,2007年末农户贷款仅占涉农贷款总量的1/5,获得农户贷款的家庭数仅占农户总数的1/3。二是金融资源的分布存在显著的地域不平衡现象。三是金融服务供给存在显著不平衡,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重资金归集、轻资金发放的特征较为显著。突出表现在提供存款汇兑的金融服务较多,提供信贷等资金供给的金融服务匮乏;提供人身险保障的保险机构多,提供生产型保险保障服务的机构相对较少。

  要认真落实鼓励农村金融供给政策的实施

  记者:从推动经济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角度讲,建设现代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关键是如何有效增加金融供给。有学者认为,鼓励农村金融供给的政策仍有局限性,您是研究社区银行、“草根金融”及金融创新方面的专家,对此您怎么看?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可持续发展 农业增加值 市场准入 定位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